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监测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4-23 浏览次数:1111次
中药注射液的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针对心脑血管性疾病应用更多,但在治疗中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笔者对在我院应用中药注射液治疗患者1200例,对其中200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应用中药进行临床治疗的患者1200例,其中发生中药不良反应200例,男85例,女115例,年龄21~78岁,平均(59.50± 2.50)岁,患者均排除重症昏迷、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和重症药物过敏情况发生。
1.2 方法:我院应用的主要中药注射液为丹参多酚酸盐、灯盏花素、双黄连、炎琥宁、天麻素、疏血通、血栓通、丹参川芎嗪、舒血宁、盐酸川芎嗪、参附、丹参、黄芪、藻酸双酯钠等。在应用中药注射液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0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最高的为双黄连、参附、黄芪等,主要不良反应为不同程度的发热、皮肤瘙痒、皮肤红疹、寒战、严重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发生。依据患者的情况分别进行针对的治疗和处理,未发生严重后果和死亡病例.
3 讨论中药是我国传统的药物,其临床疗效是肯定的,中药注射剂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采用现代工艺和方法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制作而成,相对于传统中药剂型,具有作用迅速、生物利用率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由于中药药材成分复杂,即使同一种药材,也会因产地、收受时间不同而药效各异,同时,制作加工工艺的不完善、临床用药不合理等各种原因,导致近年来中药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ADR)的事件经常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本组资料中对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应用中药进行临床治疗的患者1200例,其中发生中药不良反应200例,对其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同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处理,能够较好地缓解,安全性较好。合理应用中药注射液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用时应当:①严格掌握其临床适应证;②对有家族史或既往有过敏史的患者除避免应用曾引起过不良反应的药物外,更应加强其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的观察;③使用前应观察中药注射液的颜色变化、澄明度,并选择药品说明书中推荐的溶媒,避免药物的同瓶配伍;④严格控制补液的速度和浓度[2]。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对中药注射液应用的不良反应,提高重视和关注,在使用中应进行严格地观察,发生异常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对中药制剂的使用中应单独应用,避免同其他药物混合注射导致不良反应和严重事件发生[3]。
4 参考文献
[1] 周晓俊,李 艳,何 荣.我院2006年-2007年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8):953.
[2] 吴玉坤,付玉娟.静脉输入双黄连注射液诱发心肌梗死发作致死1例[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2,9(1):41.[3] 吴洪文,吴 敏.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5):450.
[收稿日期:2013-12-10 编校: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