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中药学》

蜜丸制备质量控制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11  浏览次数:900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姜轲 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诺捷有限责任公司(152015)

蜜丸早在汉唐时期就已广泛应用,以张仲景的《伤寒论》和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作统计,用蜂蜜制作的丸药就占丸剂的95%[1]。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被前人逐渐归纳和总结出来,适用范围广,在药性和临床两方面皆具有特殊意义。蜜丸不但适于大生产也可小量制备,在众多新剂型不断涌现的今天,仍然是临床常用的中药剂型之一。与汤剂相比,蜜丸服用后在胃肠道缓慢崩解,逐渐释放药物,作用持久;对剧毒、刺激性的药物既可以延缓吸收,又能够减少毒性和不良反应。且蜂蜜含有大量的糖、有机酸及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滋补作用,同时味甜能矫味;而且蜂蜜也具有镇咳、缓下润燥、解毒的作用。这使得蜜丸具有药物的有效利用率较高、释药缓慢而持久、适宜于慢性病的调养治疗、生产设备及技术工艺简单等优点。但由于制剂条件的限制,加之丸剂配方组成复杂、原料药的纯净度较差、生产周期长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蜜丸的质量很难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蜂蜜控制

1.1 蜂蜜的选择 制蜜丸的蜂蜜,应选乳白色或淡黄色粘稠糖浆状液体或稠如凝脂状的丰流体,味纯甜,有香气,不酸、不涩的一、二等蜂蜜。由于产地和气候的关系,北方蜜含水量少,其中以枣花蜜、荆花蜜为佳,乔麦花为次;南方蜜含水量较多,以荔枝蜜,钡子蜜较优。除选择蜂蜜外,还应炼制好蜂蜜,因为蜂蜜含有25%左右的水分,死蜂、蜡质、淀粉类物质等杂质。因此,蜂蜜在入丸前必须经炼制,以除去杂质,破坏酵素,杀死微生物,适当减少水分,增加粘合力,炼制程度应根据处方中药物性质,药粉含水量,来掌握炼制的时间、温度、颜色、水分等,炼成嫩蜜、中蜜或老蜜。

1.2 蜂蜜的炼制 一般冬季炼蜜可较嫩,夏季可较老些,应用可根据蜜的品种质量和季节灵活掌握。蜜丸的质量影响受其影响巨大,因此炼制时要格外注意嫩蜜、中蜜、老蜜的区别。嫩蜜指蜂蜜加热至105~115℃用适宜的筛网过滤,再继续加热至沸,不断去沫而得到的制品。一般含水量在20%左右,色泽先明显变化,稍有粘性,适用于含较多油脂、粘液质、糖、淀粉、动物组织等药材的丸剂;中蜜是在嫩蜜基础上继续加热至116~118℃出现翻腾着均匀淡黄色细气泡的制品。其含水量约为10~13%,用手捻之有粘性,但两手指离开时无白丝出现,一般蜜丸大多用中蜜;老蜜是在中蜜的基础上继续加热至119~122℃熬炼而成。熬炼时有较大的红棕色气泡出现。含水量在4%左右。手捻之出现白丝不断,且滴水成珠。其中,老蜜粘性最强,多用粘性较差的矿物药或纤维素较多的药材。

1.3 蜂蜜的配比 蜜丸所使用的润滑剂是蜂蜡与芝麻油的融合物。将芝麻油与蜂蜡共同加热熔化、搅匀,冷却后即成油膏状的润滑剂,其油蜡配比一般为10∶2或者10∶3。但夏天或南方气温高、湿度大时用蜡量宜稍高;而冬天或北方气温低,湿度小时,用油量宜稍高。

2 硬度控制

对于蜜丸硬度,可以通过外观或手感进行判断;也有人提出以经验公式控制大蜜丸水分含量的设想,即W1X%+W2Y%=(W1+W2)(15-M)%+A,W1为药粉重,X为药粉的水分含量(%),W2为蜜重,Y为炼蜜的水分含量(%),(15-M)为大蜜丸成品的水分含量(0

3 包装控制

蜜丸的包装对储存期间蜜丸水分含量的影响有极显著意义。蜜丸水分含量的多少是影响蜜丸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选择适宜的药包材对储存期间蜜丸质量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可根据丸剂的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包装材料和方法。如对于需要长时间贮存,含芳香挥发性成分药物较多的蜜丸,可采用蜡壳、陶瓷瓶等封固;普通成分蜜丸及细料少的大蜜丸,可用蜡纸筒、塑泡等封固;对于易吸湿的小蜜丸,可采用玻璃瓶或玻璃管分装等。

总之,针对影响蜜丸关键的三个因素,即蜂蜜控制、硬度控制和包装控制,切实控制制丸工艺中的每一重要环节,为每一道工序实行质检把关、验收,严格质量、严格标准,严格操作是提高蜜丸质量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罗琼.影响蜜丸质量的因素及其质量控制[J].华西药学杂志,2003,18(6): 440.

[2] 孙秀梅,王英姿,张兆旺,等.中药丸剂现代研究概况[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2):14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