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灌肠法在急性重症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2-12-21 浏览次数:905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唐伟芳 四川成都市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 610200
SAP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中约占10%,死亡率30%~60%[1]。笔者在临床上用中药生大黄粉、芒硝灌肠结合西医综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对消除急性胰腺炎麻痹性肠梗阻、缓解症状、促进恢复健康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SAP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7~61岁,平均46.9±12.8岁。无其他并发症,均需接受多次灌肠治疗。均为神志清楚配合治疗者,并能够体会传统法(常规灌肠法)和改良法(改进后方法)灌肠所致不适且能够诉说感受者。
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分别采用传统和改良方法进行灌肠(两种方法同一人操作,操作者为主管护师,技术熟练)。两种方法间隔时间一般为24小时。传统法即常规灌肠法,改良法为改进后的灌肠方法,具体如下。①用物准备:一次性肠道冲洗袋1副,一次性吸痰管1根,无菌剪刀1把,根据医嘱配制灌肠液,通常使用生大黄粉50g,芒硝50g开水浸泡50~60分钟,然后用纱布过滤去渣取液200ml,温度39~41℃。②操作步骤:先将一次性肠道冲洗袋下端粗管部分剪去(但应保留2cm以便与吸痰管连接)接上吸痰管,再把中药装入灌肠袋内,将灌肠袋挂在输液架上,按密闭式输液法排气,排气后关紧输液夹。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垫高约10cm,臀部靠近床沿,显露肛门,排尽吸痰管管内空气,嘱患者放松,松弛肛门括约肌,以减少插管阻力。用石蜡油棉球润滑吸痰管前端30cm,插入肛门30cm。打开输液夹,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滴入灌肠液,速度60~80滴/分。拔出吸痰管后轻柔肛门,嘱患者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观察患者反应,做好记录。
评价方法:灌肠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关问题的询问,以及药液保留时间的监测。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两种方法灌肠时各项评价指标比较,改良法与传统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注入药液是不适13(65.0)2(10.0)灌肠后腹部不适16(80.0)5(25.0)灌肠后明显不适14(70.0)2(10.0)药液保留时间>2小时3(15.0)17(85.0)
讨 论
急性胰腺炎属祖国医学腹痛、胃脘痛、脾心痛等范畴。其病因主要为胆道疾病、暴饮暴食、饮酒、蛔虫等引起肝郁气滞,邪热积滞于胃肠,腑气不通,瘀血阻滞而致腹痛,腑气升降失常而出现恶心、呕吐、便秘等;甚则湿热结而致发热、黄疸;部分患者可演变成气血暴脱,或晕厥,或热迫胃络出血等危及生命的重症[2]。大黄有较强的泻下作用,配以芒硝能增加肠蠕动,恢复肠道功能,有利于排出积便、肠道细菌及内毒素,从而减少肠道细菌的移位,防止胰腺感染的发生。
SAP发病机制主要是胰液对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自身消化的结果。正常人胰液在体内不发生自身消化,是因为有以下几种防御机制:①胰管上皮有黏多糖保护层;②胰腺腺泡有特异的代谢功能,可阻止胰醇侵入细胞内;③进入胰腺的血流中有中和胰酶的物质等。此外,胰蛋白酶等大部分胰酶在分泌时以不激活的状态存在,即以酶原的形式存在,这时胰酶无自身消化作用。上述的正常防御功能可能会遭到破坏,如胰管阻塞,刺激胰酶分泌的作用突然增加,感染的胆汁或十二指肠液侵入腺泡等因素,均可导致胰管内压增加、腺泡破裂,暴发性地释放出所有胰酶,包括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从而造成胰腺酶性的自身消化。
由于肠道是肌性器官,结肠直肠内均存有粪便,因而阻力大小基本相同,故灌肠时液体一部分进入直肠,一部分进入结肠。当灌肠液在直肠内聚积150~200ml时,直肠内压达到7.13kPa[3],直肠壁感受器发生强烈兴奋,通过神经反射,患者马上产生便意。临床上常规灌肠法一次性肠道冲洗袋肛管较粗且较短,对肠道刺激大,拔管后甚至操作中即出现便意,很快排出灌肠液造成灌肠过程中药液迅速外流,污染床单及地面,也达不到灌肠治疗目的。改进后的方法使肛管到达的位置在乙状结肠中部,加之抬高臀部10cm,臀部抬高后灌肠液能借重力流向结肠,使灌注液量增多,又延长了保留时间,对肠壁刺激较为分散,又能加速肠道内残留物排出,加快肠功能恢复,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肠道细菌移位和肠功能的衰竭。
改良式灌肠法灌肠优点:①吸痰管的管腔较细,且灌入速度容易控制,对患者肠壁刺激小,药液保留时间长,可使肠腔黏膜充分吸收,提高药效。②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因腹胀明显使腹压增高,吸痰管插入较深,避免灌肠液溢出,易于药液保留。③吸痰管与灌肠袋连接紧密,且吸痰管的管腔较细、较柔软,患者无不适感,易于接受。拔管时还能避免带出药液污染被服及床单,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④既清洁卫生,又节约成本,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改良式灌肠法对患者肠道刺激小,无明显腹痛腹胀,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护理效果,优于传统灌肠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宁新.肝胆胰腺外科实践.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398-411.
2 毛正利,周菊华.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2例疗效观察.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1):1084.
3 钱连云.对保留灌肠术方法的改进.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