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源性咳嗽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文献研究
发表时间:2012-12-19 浏览次数:1015次
作者 单位
王俊杰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安 杨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蒋里明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20世纪80年代干祖望教授对上呼吸道病变导致的咳嗽首次提出并定义为“喉源性咳嗽”,强调咽喉疾患为其主要致病原因[1]。本病咳时很不爽快,而且连续阵发性地咳嗽,除非饮水,否则咳无休止,并且无痰;病程漫长,有数月之久,甚则数年;每日常发作数次,严重者可在1 h内咳多次[2],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随着气候变迁,大气污染加重,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对本病的研究也相应增多。笔者查阅1990~2009年文献,对喉源性咳嗽中医证候进行了文献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进一步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资料来源检索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k)1990~2009年间喉源性咳嗽相关文献资料。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检索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主库,检索年限为1990~2009,检索词为“喉源性咳嗽”。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k)为补充,检索1990~2009年间“喉源性咳嗽”相关文献。
1.2.2纳入标准具有喉源性咳嗽中医证候病例记录或具备明确喉源性咳嗽证候分型的文献。
1.2.3排除标准重复发表的论文或重复引用的文献内容、文献综述。
1.2.4评价与筛选方法合并两库中收录的重复文献,针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初步文献筛选,剔除不合格文献。对合格文献的证候分型和病例报道证候信息进行提取记录并建立数据库。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证候信息及证候分型的频数分析,对证候变量结合中医基础理论进行聚类分析。
2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通过以上文献检索方法共检出相关文献400余篇,参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170篇文献入选。
2.2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对入选文献分析,文献共报告病例184例(其中有部分作者提供病例为2例以上),出现症状及体征51个,舌苔16个,脉象18个。对文献信息进行整理,对复合症状进行拆解(如胸腹疼痛拆为胸痛和腹痛),剔除出现频率仅为1次的症状。频数大于20的症状及排在前5位的舌脉详见表1。
2.3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结果对喉源性咳嗽中医证候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咽痒、咳嗽是所有证候类型均具有的症状。将所得证候资料聚为7类时分布最为平均,剔除不可辨认证型后可得到3类证型,第1类证候群指标为:咽痒、咳嗽、咽痛、舌淡、苔薄或舌苔薄黄;第2类证候群指标为:咽痒、咳嗽、咽干、咽异物感、口干、口渴、痰粘白、舌淡红、苔白、脉细数;第3类证候群指标为:咽痒、咳嗽、面红目赤、胸闷、气急、乏力、小便自遗、大便干、眠差、脉细或脉细弱;依据《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3]可分别将以上3型概括为:风邪犯肺型,阴虚火旺型,气阴两虚型。表1喉源性咳嗽证候频数表症状频数频
2.4辨证分析研究对具有证候分型入选文献分析,统计了共有24位作者较明确地提出了喉源性咳嗽的辨证分型,分型最少为2种,最多为7种,实证53种,虚证39种,虚实夹杂5种,所用的证型名称达97种之多。为了探讨文献报道中喉源性咳嗽的辨证规律,在所涉及的辨证证型依据《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3]将类似的名称进行合并,得到13余种证型,每种证型中出现的证侯频数分别为:(1)阴虚火旺型(24家,占100.00%),包括相火上炎、肾阴不足、阴虚燥热、阴虚内热、虚火上炎、肾阴亏虚、肺肾阴虚、津液亏损、肺阴亏虚型、肺阴不足、肺胃津伤、肺火灼喉等;(2)风邪犯肺型(21家,占87.5%),包括风邪困肺,风邪扰肺,风热犯肺,外感风热,风热壅结咽喉,风寒犯肺,风寒袭肺,风寒型,风寒凝滞咽喉,风寒郁热,风火内郁等;(3)邪郁肺卫型(9家,占37.5%),包括邪伏肺经、邪滞肺经、肺中伏热、伏邪肺经、外邪滞留、邪困肺经等;(4)脾虚痰湿型(6家,占25%),包括脾虚痰浊、痰淤阻结、脾虚湿盛等;(5)脾气亏虚型(6家,占25%),包括脾衰土弱、肺脾气虚型、食滞内停等;(6)肝郁气滞型(4家,占16.67%),包括肝气郁结等;(7)心火偏亢型(4家,占16.67%),包括心火旺、心阴不足、心火独盛等;(8)痰热蕴肺型(4家,占16.67%),包括痰热郁肺、痰热伏肺、痰热蕴结、痰湿蕴肺等。(9)瘀血阻络型(3家,占13%),包括气滞血瘀等;(10)气阴两虚型(3家,占13%),包括气阴不足,气血不足等;(11)禀质过敏型(3家,占13%);(12)肝郁化火型(3家,占13%),包括肝火犯肺;(13)燥邪犯肺(2家,占8%),包括燥邪伤肺、燥邪损伤咽喉。其它,包括胃火肾虚、少阴咳嗽、太阳咳嗽、阳明咳嗽等均为1家,占4%。前10位的证型见表2。表2文献证候分型前10位证型表症候分型医家(%)症候分型医家
3讨论
喉源性咳嗽属中医“咳嗽”、“喉痹”范畴,早在内经《灵枢·忧恚无言篇》已有对咽喉的描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重楼玉钥·喉科总论》更明确的指出:“喉者空虚,主气息出入呼吸,为肺气之道也”。《太平圣惠方·咽喉论》亦有“咽者,嚥也。空可咽物,通利水谷,胃气之道路。”“喉咙者,可以通于气息,呼吸出入,主肺气流行,故为肺之系。”可以看出,咽喉是纳气、纳食的重要通道,此处与内脏关系密切,也与外界相通,容易感邪致病。著名中医耳鼻咽喉科专家干祖望教授于1985年在其所著《喉科学》中提出喉源性咳嗽[4]。干祖望根据喉源性咳嗽主症“痒而作咳”的特点,认为:“痒证之作,可源于津枯,更有发自郁火。”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土失健则生化精微无权,导致气虚、血少和津亏,脾不升清则难以上养于喉,津血同源,血虚则生风,而致咽喉痒、干引起咳嗽;郁者,为该升不能升,该降不能降,当化不能化也,五脏有病则气机失常,郁结内生,郁久生热,或嗜食辛、辣、煎、炒、烟、酒之人,便发为五志之火。火上炎则起燥,火下灼则津枯。所以咽喉干燥思饮,饮水则止。火邪炼液凝胶为痰,则痰粘难咯,咯出为爽。[5]外因多缘于伤风感冒。感冒一病,乃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肺卫皮毛。如果此时未能及时疏泄发表,而为求一时之安,过度服用甜味止咳糖浆,则浮邪不能外泄,困于肺经,独郁于喉而致。或燥邪伤肺,必致干燥,肺气失润;阴津伤耗,肺气失敛,均致肺气上逆而咳。其临床特点为干咳咽痒,咳而痰少、鼻燥咽干[6]。内因多由于慢性咽喉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而诱发。本研究结果显示喉源性咳嗽症状及体征频数在90以上的为咽痒、咳嗽、咽红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这四个症状、体征均为喉源性咳嗽的主要证候;其次频数在20~90之间的为咽痛、痰粘白、咽干、咽异物感、口干、口渴、大便干;舌脉前3位的是:苔薄、舌苔薄黄、舌淡红、脉细数、脉细、脉细弱,频率均在20%以上;从症状及舌脉推测喉源性咳嗽以阴虚干燥证候较为明显,阴虚和燥可能为喉源性咳嗽的主要病机。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也为中医的继承和发展建立了新的方向。张伯礼教授即提出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统计学的发展、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出现为有效解决证候研究中所遇到的多种困难和矛盾提供了可能,复杂科学的引进对于证候的规范化研究具有指导性的意义[7]。王忠、王永炎等在对中风患者的大规模现场流行病学资料调查的基础上,应用SAS软件对构成中风中医证型的症状变量进行了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通过降维升阶的工作方法,得出中风中医证型特点及辨证主症[8]。周铭心教授指出中医研究适宜用数学方法,尤其适宜用多元统计方法。这类方法的运用会使复杂关系趋于明晰,可以执简御繁,由博返约,掌握要领。[9]因此运用聚类分析对中医证候进行研究是切实可行的。笔者对喉源性咳嗽文献进行研究,运用多元分析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对喉源性咳嗽中医证候聚类后得到3种中医证候类型,其中以虚证类为多。证型分别为实证1型:风邪犯肺型;虚证2型:阴虚火旺型,气阴两虚型。所得聚类分析结果与明确证候分型进行比较,得出证候聚类结果与医家证候分型中靠前的证型基本相似,但有一定出入。笔者认为可能是期刊文献中医家对病例证候个人认识的差异所导致,因此有必要在对资料收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基础上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尽量减少研究人员及地方区域因素引起的偏倚,以探讨喉源性咳嗽中医证候规律。文献研究是证候研究的基础,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喉源性咳嗽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建立依据。
【参考文献】
[1]干祖望.中医喉科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127.
[2]干千,俞无名.当代中医耳鼻咽喉科的开拓者干祖望[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83.
[3]朱文峰.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41.
[4]王学芬.柴桔乌蝉汤治疗喉源性咳嗽9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16(5):27.
[5]万文蓉.干祖望辨治喉源性咳嗽经验摘要[J].北京中医,2000,(5):67.
[6]姜德,周铭心.燥邪病因与咳嗽的关系探讨——西北燥证病因相关研究[J].新疆中医药,2006,24(5):79.
[7]孟静岩,张伯礼.从复杂性科学角度研究中医药学的概况[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1):878880.
[8]王忠,张伯礼,申春娣,等.中医中风病证候的多元统计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2)106109.
[9]周铭心,宋晓平,单丽娟.西北燥证证候类型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6,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