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35例
发表时间:2012-12-13 浏览次数:1330次
作者 作者单位
任麦存 眉县妇幼保健院 陕西 眉县
安步林 眉县人民医院 陕西 眉县 722300
坐骨神经痛属中医“痹证”范畴。《金匮要略》称其为“历节”。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沿坐骨神经走向有疼痛、拘挛、酸困等症状,由臀部向下放射至小腿外侧和足背。此病比较常见,且易反复发作,病者痛若,医者棘手。近年来,笔者应用孙思貌《千金方》中的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35例,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35例均选自2004年至2006年间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均符合西医坐骨神经痛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18岁~45岁26例;46岁~63岁9例。病程10 d~1个月23例,1个月~3个月7例,4个月~6个月5例。疗程最短10 d;最长1个月。
1.2 方法
采用独活寄生汤加诚治疗。药如:独活15 g,寄生15 g,秦艽10 g,细辛6 g,杜仲15 g,牛膝10 g,当归10 g, 白芍10 g,生地15 g、党参10 g,茯苓10 g, 肉桂8 g,川芎10 g,附子6 g,麻黄10 g,甘草3 g,开水煎服,1剂/d,连服半月为一疗程。寒甚者增加附子量;痛甚者加乌头10 g;湿甚者加黄柏10 g,苍术10 g(二妙散):久病气虚加人参6 g;血虚加鸡血藤Iog,何首乌10 g;久病血淤加地龙10 g,丹参30 g,桃仁10 g、红花10 g;久病入络,屡治不愈者加全虫3 g,蜈蚣3条,研末分2次冲服。
1.3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体征较前减轻,功能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缓解,功能无改善。
2 结果
本组35例中,治愈21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治愈率为60%,有效率为88.6%。
3 典型病例
王XX,患者,女,47岁,2005年8月2日初诊,患者自述右臀髋部疼痛,痛势剧烈,并向下扩散至小腿中部及外侧,有时放射至足背,呈阵发性疼痛,白天较轻,入夜加重,甚至难以入睡,每逢阴雨天亦加重。体格检查:被动体位,动则痛甚,畏寒喜暖,肢体移动时更觉牵引疼痛,且有困重感,舌苔白滑,脉弦紧,直腿抬高试验(+),拉塞格氏征(+),经X线检查,骨盆及腰椎无异常。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中医诊断为“痹证(寒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 g,寄生15 g,防风10 g,秦艽10 g,细辛6 g,杜仲15 g, 牛膝10 g, 当归10 g、白芍10 g, 川芎10 g、制乳没各10 g、附子3 g、麻黄10 g、白芷10 g,藁本10 g,开水煎服,并用全虫3 g、蜈蚣3条。研末分二次冲服,连用6剂后,疼痛大减,患者能下床活动,晚上可以入睡。复诊,原方加减又服8剂,遂告痊愈,随访2 a末复发。
4 讨论
坐骨神经痛属祖国医学的“痹证”,病位在腰腿部,病理主要为肾阳虚弱,风寒湿邪侵袭,流注经络而致气血失和,经络阻滞,不通则痛。《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也。”明末医家李中梓说:“治痛痹者,散寒为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凝寒之害也”。综合分析,痹证以风寒湿痹为主(痹证分为风寒湿痹和热痹),且以其中的寒痹最为多见。所以在治疗上,多以散风寒、祛风湿、补肝肾、益精血、化淤血、通经络为法,再结合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变通。方用独活寄生汤力主,正如张秉成《成方便读》所云:“此亦肝肾虚而三气乘袭也。故以熟地、牛膝、杜仲、寄生补肝益肾,壮骨强筋,归、芍、川芎和营养血,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参、苓、甘草益气扶脾,又所谓祛邪先补正,正旺邪自去也。然病因肝肾先虚,其邪必乘虚深入,故以独活、细辛之入肾经,能搜伏风,使之外出,桂心能入肝肾血分而祛寒,秦艽、防风为风药卒徒(指佐使药),周行肌表,且又风能胜湿耳”加用附子、麻黄乃大辛大温之品,用以祛凝寒之害,冲服全虫、蜈蚣以增强通络止痛之功,久病顽疾,非虫类之品不能收其功也。诸药合用,则风寒湿去而邪气得除,经脉通畅而正气自复,坐骨神经痛安能不愈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