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8-13  浏览次数:1382次

  颈椎病是颈椎骨质增生和椎间盘萎缩退化、颈部外伤、劳损的刺激,颈项韧带钙化及颈部软组织僵硬、痉挛等产生的症状综合体。随着电脑的普及,颈椎病患者越来越多,症状逐渐复杂,临床治疗较棘手。颈椎病的类型包括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等,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较常见,其发病率>20%,病理是因为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而引起其供血不足,临床上常表现为头痛、恶心、碎倒、间歇性眩晕、感觉障碍及弱视或失明等,其中间歇性眩晕为主要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病程较长,难以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2010年7月一2012年7月收治了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医治疗,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26一78(42.5士3.8)岁;病程2个月一13(7.41±1.7)a。治疗组45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25一79(43.1士3.5)岁;病程3个月一15(8.2土1.6)a02组患者年龄、病程等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①症状:头晕伴有疼痛或偏头痛,颈肩背僵硬酸痛及上肢麻木,颈部有落枕样感觉;严重者四肢无力、心慌呕吐、突然晕倒。②体征:颈椎旁压痛及颈部活动受限,椎间孔压迫试验阳性,颈项区痛性结节等。③X线摄片:不同程度的椎间孔变小、颈椎生理曲线变形及椎骨移位,均伴有骨刺或骨质增生,项韧带或后纵韧带钙化等。④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显示椎动脉供血不足。  1.3排除标准①颈椎肿瘤或结核、中风预兆、骨质疏松严重者;②严重心血管疾病或器官功能障碍、脑动脉硬化者;③非椎动脉型颈椎病及妊娠者。  1.4方法  1.4.1西药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口服西比灵(西安扬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II10930003;,每次10mg,每晚1次,连服30d;颈椎牵引:患者取坐位,全身放松,患者颈部前屈15。左右,给予颈椎牵引器,牵引物质量5-lOkg/次根据患者体质和自我感受,可逐渐增加至ISkg每天1次,牵引时间40min,10d为1个疗程如患者有不适反应或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时,应及时增加或减少牵引物质量、时间及牵引体位等。  1.4.2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内服活血祛风汤治疗。组方:当归13g,桂枝12g,葛根10a,获荃14g、威灵仙17g、桃仁11g、红花9g,菊花9g、白芷12g、丹参14g川芍10g、赤芍lOg、全虫10g,磁石lOg、天麻10g,全蝎69(冲服),如患者气虚、失眠、口苦或血压高,叮根据情况适量加黄荧,营蒲、黄连、竹茹、珍珠母。上方每日1剂,水煎400mL,每剂煎3次,早晚服用。  1.4.3康复指导训练①前后训练:将手扶住患者额部或枕部进行主动加被动头部向前或向后用力,在感觉酸感时维持lOs放松;②左右训练:将手扶住患者头部左侧或右侧进行主动加被动头部向左或向右用力,在感觉酸感时维持、放松;③旋转训练:将手扶住患者头部左侧或右侧进行主动加被动头部向左或向右旋转,使颈部向左或向右旋转40。左右,在感觉酸感时维持lOs放松;此训练动作重复6次,每天3次。同时叮嘱患者训练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缓慢进行,不能用力过猛,防止肌肉韧带损伤。同时引导患者做好颈部保健工作,避免过度劳累、不正确姿势及长时间低头等。  1.5TCD检测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TCD检测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  1.6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临床表现如头晕、呕吐、颈椎旁压痛等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TCI)和X线摄片检查椎动脉供血充分,颈椎生理曲线恢复正常,随访2a无复发;显效:临床表现如头晕、呕吐、颈椎旁压痛等症状和体征消失,颈部间歇性发僵,TCD和X线摄片检查椎动脉供血显著改善,颈椎生理曲线基本恢复,但未达到正常;有效:临床表现如头晕、呕吐、颈椎旁压痛等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但劳累后或低头工作时间过长仍有症状,1'CD和X线摄片检查椎动脉供血和颈椎生理曲线有明显改善;无效:临床表现如头晕、呕吐、领椎旁压痛等症状和体征无好转,'fCD和X线摄片检查椎动脉供血和颈椎生理曲线表现与治疗前略有好转或基本相同。  1.7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取SF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2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和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基底动脉和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3讨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交感神经与机械性因素直接或间接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流受阻、颈内动脉痉挛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肩背僵硬酸痛、活动受限、颈项部板滞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6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计算机普及,椎动脉型颈椎病越来越年轻化71,且病程长,不易根治。因此,临床上通过缓解或消除症状及体征来进行治疗,尽量恢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或学习等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复发率。有学者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或单纯的中药治疗疗效均不明显。  牵引治疗可以纠正颈椎生理曲度,扩大椎间隙及椎间孔,矫正脊椎结构紊乱,起到消肿、止痛、产生负压,消除颈部肌肉挛缩、椎动脉的机械性卡压的作用,从而改善局部微循环及椎动脉的供血量,缓冲椎间盘周缘压力,稳定错位的小关节,缓解神经根压迫刺激等临床症状。临床观察表明,牵引物质量以5一10kg/次,时问稍长,效果较佳。西比灵是第四代钙离子拮抗剂,具有增加红细胞的变形的作用,可抑制患者血管收缩及调整椎动脉周围的内环境,从而改善微循环和椎动脉内的血流速度的作用,巨对心脏收缩和传导无影响。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中医“眩晕”范畴,认为风寒、外伤、劳损、过久伏案工作或用枕不当都将引起颈椎病,因此治疗此病应遵循活血祛癖、祛风除湿、止痛解痉的原则。本组中药方剂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芍有补血活血的作用;赤芍有清热凉血、化癖散结的作用;葛根有解肌去颈背疼痛的作用;天麻、桂枝有通经祛邪治其标的作用;威灵仙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作用;菊花、石决明有清肝熄风以疗眩晕的作用;全蝎具有逐疲通络的作用;以上药物合用,结合临床随证加减,使机体内部温经通络、气血流通而达到减轻患者肢体疼痛等治疗目的。同时现代药理学表明’。;,当归、红花等药物还具有改善机体微循环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西比灵配合颈椎牵引+中药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有效抑制患者血管收缩,消除颈部肌肉挛缩,温经通络,从而改善微循环,缓冲椎间盘周缘压力及减轻患者肢体疼痛等。另外,2组患者治疗后基底动脉和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西比灵配合颈椎牵引+中药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基底动脉和椎动脉供血量和机体微循环,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综上所述,在口服西比灵配合牵引治疗基础匕,采用内服活血祛风中药汤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综合疗法,内外兼治,疗效好,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黄代富,倪祖文,曾玉先. 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150例[J].陕西中医,2007,(04):425-426.doi:10.3969/j.issn.1000-7369.2007.04.026.  潘福琼. 颈椎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展[J].现代康复,2001,(04):86.doi:10.3321/j.issn:1673-8225.2001.08.050.  王再漠,付荣周,唐章全. 现代中药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9-260.  刘伟,刘韦. 关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的探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01):1136.  刘昌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300例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22):96-97.  古力扎?库尔班,阿孜古力?胡达拜地.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80例临床观察[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08):1198-1199.  贾敬选,杨峥.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7):54-55.  李磊,黄性贵,司道山.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07例[J].光明中医,2007,(01):46-47.  哀洪伞.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80例临床观察[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7,(07):19-20.  游泽忠.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68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07):464-46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