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药物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4-24 浏览次数:1256次
糖尿病是人类疾病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类病症,在35岁以后开始发病,其中二型糖尿病在糖尿病中最为常见,占90%以上。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能力出现下降或完全丧失而引发的。在目前治疗中通过药物口服或者皮下注射的方法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中西医药物对糖尿病进行治疗展开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糖尿病患者78例,男41例,女37例,年龄34~75岁,平均(48±3.44)岁。
1.2 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上述临床表现,对其行血糖、尿蛋白(PR0)、尿糖、尿素氮(BUN)以及血清肌酐(Scr)等指标进行检查;患者空腹血糖9.1~21.4 mmol/L,平均(13.3±1.33)mmol/L;餐后2 h血糖12.3~28.1 mmol/L,平均(17.4±1.56)mmol/L;三酰甘油(TG)指标均>1.82 mmol/L。
1.3 治疗方法:按照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程度的不同,以自愿选择治疗方法为原则,随机将患者分为中西医组与西医组,每组 39例。中西医组采用西医治疗的同时,按照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调理;西医组仅采用西医治疗的方法。
1.3.1 西医治疗:医护人员对两组实验组患者均给予西医疗法,采用口服的方式,服用卡托普利,2次/d,25 mg/次;胰激肽原酶药物,口服,3次/d,240 U/次;拜唐苹药物,3次/d,50 mg/次;使用胰岛素增效剂药物,罗格列酮,使用剂量为8 mg/d,分2次服用;瑞格列奈药物,1 mg/次,每天剂量控制在4 mg以内,选择进餐过程中服用[1]。
1.3.2 中医疗法:对中西医组采用中药辨证疗法,将患者分为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以及阴阳两虚型三种辨证治疗。具体如下:针对阴虚型患者,一般表现口干、舌燥、多食、舌苔黄、脉滑等症状,通过养阴清热的方法治疗,药方为:生地25 g,枸杞子 14 g,当归12 g,黄连12 g,葛根25 g,麦冬12 g等;对于气阴两虚型:一般表现为胸闷、四肢乏力、多尿、心烦、大便干、舌苔暗红、少苔等,通过益气养阴思路治疗,药方:太子参25 g,五味子12 g,苍术12 g,丹参20 g等;对于阴阳两虚型,一般表现为四肢发冷,多饮多尿,阳痿,脉沉且无力,肾虚等等,采用温阳育阴调理思路治疗,药方:肉桂12 g,山萸肉12 g,丹参25 g,泽泄10 g,茯苓12 g,生地12 g等;以上药物均采用水煎法,早晚分2次服用,治疗周期为60 d[2]。
2 结果
经过阶段性治疗,得出以下结果:中西医组显效24例,有效 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31%;西医组显效19例,有效13 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05%。此外还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ALB、24hPRO、SCR以及BUN等指标进行对比,发现中西医组明显优于西医组效果(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糖尿病是一种公认的常见、多发性疾病,并且几乎无法治愈,只能进行控制。糖尿病的特点被总结为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尿得多、饮水多,体重减轻;主要症状表现有多尿、大量饮水、尿糖、食欲增多、体重减轻、身体乏力、多汗、视力模糊、身体水肿、四肢麻木、皮肤变色等。诊断糖尿病的方法可以通过血糖、尿蛋白(PR0)、尿糖、尿素氮(BUN)以及血清肌酐(SCR)等指标情况进行测定诊断。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方式方法比较多,在西医方面,主要思路即通过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类药物,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一般采用的药物有卡托普利、胰激肽原酶、拜唐苹、罗格列酮等[3]。中医方面,采用辨证疗法将患者分为三种类型即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以及阴阳两虚型,分别采用养阴清热、益气养阴、温阳育阴疗法进行治疗。通过上述医学试验活动可以看到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的治疗组与普通西医组相比,其临床显效率、治愈率等指标均有所提高,因此建议在今后治疗中得到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 沈兴平,庞久高,严钟德,等.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胃轻瘫变化与氧化应激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21(1):99.
[2] 徐玲玲,肖新华,孙 琦,等.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治疗方法及思想 [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0,28(4):742.
[3] 侯连泽.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轻瘫[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9(8):1314.
[收稿日期:2013-11-20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