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剥脱性皮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2-12-11  浏览次数:1010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刘腊凤             523000,广东省泗安医院

剥脱性皮炎是药物性严重皮炎,常伴有全身系统性损害和中毒表现,其发病迅速,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高热、寒战等;表现为手足部则呈袜套状或手套剥脱,或全身皮肤呈落叶状或鳞片状脱屑,严重者可因继发感染或全身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较高 [1]。因此其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对病人显得尤为重要。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剥脱性皮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3月—2008年9月我科收治剥脱性皮炎病人80例,男51例,女29例;4岁~67岁,平均35.7岁;病程4 d~28 d,平均18.5 d;发病原因:抗生素类67例,镇痛解热类8例,原因不明5例;临床表现: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全身皮肤肿胀、潮红、瘙痒、糜烂、水疱、皮肤大面积剥脱、糜烂面有黄色分泌物,部分病人有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口腔黏膜糜烂、发热等;并发症:肾病3例,银屑病2例,心功能不全1例,糖尿病3例;临床检验:肾功能异常31例,肝功能异常12例,心电图异常21例,大便潜血试验阳性1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

1.2.1 治疗方法 ①西医治疗:首先用泼尼松80 mg/d~120 mg/d,持续3 d~5 d后视病人情况逐渐停用激素;注意保护心、肾、肝,避免药物治疗给病人带来上述器官的不良影响病人,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同时服用抗组胺类药物;另加服地塞米松12 mg,每天3次,并配合补充维生素C和钾;治疗期间密切注意病人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并根据病人病情微调治疗方案。②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同时加服中药汤剂,药用金银花5 g、生地黄8 g、川贝母8 g、知母10 g、水牛角粉10 g、黄芩12 g、玄参12 g、桔梗12 g、牡丹皮12 g、赤芍l2 g、黄连18 g、淡竹叶18 g、生石膏28 g、连翘28 g,由我院药剂科水煎,口服,每天3次。

1.2.2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文献[2]进行疗效评定。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治疗效果比较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3 护理

3.1 隔离消毒 病人由于正常的免疫体系遭到破坏,因此需要执行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首先病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光线柔和,并用紫外灯定期消毒。病人病床保持干净、整洁,每日更换无菌床单,用高压蒸汽锅灭菌处理,并及时清除床单上的碎屑和污物。其次病人要与其他病人隔离,保持单人单房,医护人员进出病室时要洗手、换鞋、戴帽、穿隔离服,并尽量减少出入次数,以免造成感染。

3.2 饮食护理 病人由于中毒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因此合适的饮食搭配能帮助病人提高营养,增强体质,并进一步提高病人的免疫力,从而促进早日康复。病人一般口腔黏膜溃疡糜烂较重,因此在初期应该以低盐低热高蛋白的温凉流质食物为主,如蛋汤、牛奶、果汁等;至病情好转后,可逐渐改为半流质食物,并合理增加一些肉末、蔬菜等,增强病人的体质。

3.3 皮肤护理 保持病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充分暴露皮肤,并尽量避免皮肤的挤压和褶皱,定时帮助病人变换体位。皮肤擦洗时用温水,糜烂缺损处用0.2%呋喃西林液或生理盐水清洗,渗液处用盐水湿敷,红斑处用3%硼酸水轻拭,上述创口擦拭后均用0.2%碘伏棉球消毒,然后用无菌纱布拭干,最后涂上烧伤湿润膏或化锌软膏;患处大水疱用无菌注射器无菌操作抽出疱液,小水疱嘱咐病人切勿抓破,自行保护。

3.4 心理护理 剥脱性皮炎病人由于临床表现明显,痛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在治疗期间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情绪,如悲观、失望、沮丧、情绪不稳定等。这些不良情绪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尊重、体谅病人,用合适得体的语言和业务操作缓解病人的上述情绪,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病人的不良情绪降低到最低。

4 讨论

剥脱性皮炎实质是由于个体的差异性、用药史调查的缺乏、过敏性体质或多种药物的不合理合用,病人体内发生变态反应,引起全身皮肤和黏膜发生弥漫性潮红、脱屑等,又称为“红皮病”。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病机制多为脾运失司,血热壅滞,毒入营血,毒火炽盛,气血两燔,伤阴耗液,肌肤失养,导致皮肤瘙痒和剥脱[3]。

在治疗上西医一般以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抑制毒物形成和释放,减少炎性渗出,促进症状缓解为主,常见的有激素疗法并结合其他辅助疗法。中医一般以清热解毒,凉血祛瘀为治则,强调散瘀、解津、泻火救水、抑阳扶阴[4]。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6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与中药药效持久,药力温和,标本兼治有关,诸药合用,从而更好地发挥药效。

剥脱性皮炎由于其发病快、痛苦大,后果严重,因此给护理带来了一定挑战。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坚持纯熟的业务操作,尽量减少因失误和重复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和痛苦,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营养护理,融洽了护患关系,为进一步的治疗和病人的自身康复赢得了主动,从而促进了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曹春玲,王晓媛,姚静.1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皮肤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43.

[2] 邱承高.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患者药物剥脱性皮炎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09,24(8):723.

[3] 彭雅.重症多形红斑患儿护理体会[J].中国皮肤病性病杂志,2002,16(1):50.

[4] 任会英,左芝玲.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8,5(10):8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