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炎患者117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19 浏览次数:940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宾树清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中医院,广东 肇庆 526600
急性肠炎是夏秋季节常见的肠道急性炎性反应,多由于细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肠道所致,暴饮暴食,饮冰凉饮料过多,进食腐败、污染的食物,受凉,伤寒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1]。临床上常用单纯西医疗法,但效果往往不佳,近年来,我院对急性肠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09年11月本院共收治本组急性肠炎患者117例。男68例,女49例。年龄7~54岁,平均(36±4.3)岁。所有患者均参照全国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并经大便常规检测排除细菌性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腹痛,大多数患者为急性起病,呈持续性隐痛或胀痛,少数为绞痛及阵发性加剧,以脐周部位为多见,其次为右下腹部,可有明显压痛。肠鸣音早期亢进,晚期减弱或消失。粪便初为糊状,其后逐渐转为黄水样,继之即呈血水状,部分患者有发热症状。所有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60例,对照组5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丢失,稳定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并注意饮食调理。对照组患者口服思密达,3~6 g/次,2次/d[2],有并发性反应状者给予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化湿热,调理肠胃中药方剂睡煎服,2次/d,方剂为: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10 g、黄芩10 g、黄连12 g、金银花8 g、荷叶10 g、白扁豆10 g、甘草12 g、车前子12 g。 如腹痛甚者,加白芍、木香理气缓中;呕吐剧者,可先服玉枢丹以辟浊止呕;夹食滞者,加神曲、麦芽、山楂消食。
1.3 疗效评价:痊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大便常规、血常规正常;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其中痊愈率加有效率为总有效率。
2 结果
经过治疗,实验组在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统计详见表1所示。表1 两组疗效统计(略)注:组间比较,①P<0.05
3 讨论
西医理论认为,病菌感染为其主要发病原因,小肠是主要的病变部位,有时也累及到结肠,引起痢疾样症状。表层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固有膜血管受到损害则引起出血和血浆外渗,以及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少量嗜酸性细胞的浸润,引起腹泻;中医理论认为,关键在于脾胃功能障碍和胃肠功能失调。其病因主要有[3]:①脾胃虚弱 长期饮食失调,或久病缠绵,劳倦内伤,导致脾胃虚弱,因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则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以致谷反为滞,水反成湿,湿滞内停,清浊不分,混杂而不遂成本病;②感受时邪 贪凉露宿,寒湿入浸,寒邪秽气,郁遏中焦,使脾胃受损,升降失调,清浊不分,或夏秋之交,暑湿蒸腾,调摄失宜,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而成本病;③情志失调 脾气素虚,或原有食滞,或本有湿阻,但未致发病,复因情志失调,忧郁恼怒,精神紧张,以致肝失疏泄,横逆乘脾犯胃,脾胃受制,运化失常而成本病;④饮食所伤 恣食肥甘,湿热内蕴,或饮食过量,停滞不化;或误食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脾胃,致运化失职,水谷精华不能吸收,反停为湿滞,浊气不降,清气不升,吐泻交作,而发本病。
思密达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单纯的西药治疗有时并不能达到效果。我院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方剂,方剂中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葛根、金银花解肌清热,升清止泻;扁豆、荷叶清暑化湿;茯苓、车前子健脾利湿;甘草甘缓和中止痛调和诸药。通过内外兼治,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以达到 祛邪化浊,散寒除湿,和胃降逆,消食化滞,健脾补气,和胃渗湿的目的。
从疗效统计来看,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7%,痊愈率为
91.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0%,痊愈率为71.9%,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炎,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患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晓慧,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炎[J].工企医刊,2009,4(22):46.
2 苏黎梅,王晓霞,元卫东.口服思密达加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体会[J].山东医药,2002,24(42):67.
3 吕迎春,宋怀春.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结肠炎37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8):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