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56例
发表时间:2012-12-19 浏览次数:988次
作者 作者单位
丁妍枫 吉林省大安市中医院(1313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患者,男26例,女30例;年龄最小51岁,最大75岁,平均64.7岁;病程最短3a,最长12年,平均7年;尿潴留38人,溢出性尿失禁18人。
1.2 诊断标准 56例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B超测定残余尿量均超过600ml,最少600ml,最多1100 ml。利用B超、膀胱镜、指肛检查排除前列腺病变、尿道狭窄等尿道梗阻性疾病。56例患者一直靠导尿维持排尿。
1.3 治疗方法
1.3.1 一般方法 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使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餐后2h血糖控制在11.1mmol/L以下。控制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
1.3.2 甲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 抽取甲钴胺注射液0.5mg,分别注入中极穴、中膂俞、三阴交穴各等分,每日注射一次。针注中极穴时,使针尖斜向下次,待针感传至外阴部再注药;针注中膂俞时沿骶骨外缘直刺3寸左右,使针感直抵小腹及尿道口时再注药;针注三阴交穴时要直刺1~2寸,局部产生酸胀感后再注药。
1.3.3 穴位按摩 按摩关元穴,每次5min,每4h按摩一次。
1.3.4 中药治疗 自拟祛瘀通关散加减 ①基础方:黄芪50g,赤芍药20g,川芎15g,地龙15g,益智仁20g,茯苓15g,泽泻15g,冬葵子15g。②加减法:小腹胀满加川楝子15g,香附15g;年老虚弱,排尿无力加熟地黄12g,山药15g。③煎服方法:水煎日2次口服,每日1剂。
1.4 疗效标准 ①治愈:拔出导尿管,恢复自主排尿;②显效:拔出导尿管,有轻度排尿困难,少量残余尿量(约100ml~200ml);③无效:不能自主排尿,仍靠导尿维持排尿。
2 结果
以上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两周,停药一周,进行统计观察。痊愈42例(75%);显效13例(23.2%);无效1例(1.8%);总有效率98.2%。
3 讨论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影响支配泌尿系统的植物神经,使膀胱平滑肌麻痹,排尿功能障碍,膀胱扩大,残留尿增多,从而引起尿潴留或溢出性尿失禁的病变。中极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下4寸,由髂腹下神经的分支支配,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中膂俞位于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三骶后孔,由臀中皮神经和臀下皮神经的分支支配,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三阴交穴位于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由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支配,主治尿闭、遗尿等症。中极是膀胱的俞募穴,取之以调整膀胱气机,清利膀胱湿热。配合中膂俞、三阴交以达活血通络、清利下焦积热之目的。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本品能促进轴突运输功能和轴突再生。动物实验能使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轴突骨架蛋白的运输正常化,对药物引起的神经退变具有抑制作用。而穴位注射会使药物的作用更强且持久。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下3寸由第十二肋间神经前支的内侧皮支支配,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按摩此穴可兴奋支配膀胱的神经,从而恢复膀胱的功能。
中医认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多为消渴日久,正气亏虚,气虚血行无力,且病久入络,瘀血阻滞,气虚与血瘀并存。故在辨证施治过程中,要采用补益正气、活血通络之法。方中重用黄芪以补益正气,使气旺血亦行,祛瘀而不伤正,为方中君药;辅以赤芍药、川芎、地龙活血通络,为方中臣药;《辨证奇闻》中曰:“命门之火衰而膀胱之水闭矣”。故久病必至脾肾阳虚。方中益智仁、茯苓、泽泻温肾化气、健脾利湿;冬葵子利尿通淋。全方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使瘀血祛而新血生,气化则水行,水液宣降下输膀胱,州都气化之职恢复。
总之,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