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胰腺炎30例临床报道

发表时间:2012-12-19  浏览次数:920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李佩军                      陕西高陵县医院外科 710200

程涛                       陕西高陵县医院外科 710200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反复性或持续性病变,胰腺呈局灶性坏死,广泛纤维化及胰管内结石形成或弥漫性钙化,引起胰泡和胰岛细胞萎缩或消失,病程长达数年或十余年,属中医“腹痛”范畴。临床治疗比较棘手。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作者2000年至2009年收治慢性胰腺炎30例,男20例,女10例;最大70岁,最小20岁,平均45岁。临床表现:均有反复发作的上腹疼痛,表现为剑突下脐上偏左,呈隐痛,向腰部放射,有的不时有阵发性加剧、腹胀、便秘。体查:本组有5例左上腹可触及包块,B超提示胰腺假性囊性。所有病例均行纤维胃镜和腹部cT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尿淀粉酶检查,排除胃、十二指肠病变。ET检查整体印象是胰头增大,胰体胰尾边缘不规则,有的呈结节状改变。3例胰腺假性囊肿大小在4 cm×6 cm一6 cm×8 cm 之间。血常规:肝、肾功能基本正常。血尿淀粉酶轻度升高。本组病例在人院前均有急性胰腺炎病史,最长5年前,最短6个月。

20例经过西医系统治疗,10例治疗不规范。复发后全部均进行过系统治疗,但症状无明显好转。

1.2治疗方法

1.2.1西医治疗本组患者均给禁饮食、胃肠减压、静脉使用适量抗生素、补液、解痉、止痛等。

1.2.2中药治疗用清胰肠加减:柴胡、黄苓、黄连、白芍、木香、元胡、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生甘草,每日1剂,加水600 ml,浓煎至300 m1分3次服用,服药期间正常进食以低脂易消化饮食为主。证见:上腹隐隐作痛,大便稀溏,纳少,厌油腻,身倦,苔白腻或滑,脉濡或滑。方中加苍术运脾燥湿,厚朴除湿宽胀。证见:腹部胀痛拒按,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痛及胁背,恼怒则病情加重,矢气痛减,嗳气频作,舌淡苔白脉弦。通畅气机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可加陈皮以增行气之力。证见:上腹部持续疼痛,时有刺痛,痛位固定拒按,入夜加重,或上腹部扪及囊状包块,纳差,饱胀,舌暗有瘀点,脉弦细或涩。治当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加红花、桃仁、赤芍、川芎。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

2结果

服药1周后腹痛症状缓解者25例,1个疗程后全部腹痛消失,复查CT胰腺形态大小基本正常,血、尿淀粉酶正常,饮食正常。其中5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服药2个月后复查B超囊肿消失。

3讨论

3.1慢性胰腺炎的病因 常见的病因有:酒精性;胆源性;医源性(如ERCP后);特发性(如胰腺外伤引起急性胰腺炎后遗症);更有罕见的原因如: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胆总管囊肿,原发性硬化性胆总管炎等。

3.2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或持续性腹痛,伴有胰腺功能不全,如脂肪泻或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有可能确诊的胰腺组织学改变;有明确的胰腺钙化灶;有可确诊的胰管或胰腺影像学表现;持续性上腹疼痛,疼痛达5个月以上。

凡具有上述一项者可诊断为慢性胰腺炎。CT诊断标准:确诊:胰腺钙化,主胰管扩张,胰腺萎缩或局限性肿大。异常:主胰管扩张、胰腺囊肿;局限性肿大及胰实质密度不均;胰腺萎缩、局限性肿大及边缘不规则。本组病例均有典型的上腹疼痛症状及CT影像学表现,其中10例CT检查胰头部有钙化、主胰管扩张,3例胰尾部囊肿,其余均有胰腺局限陛肿大或萎缩,胰腺实质密度不均,边缘不规则。

3.3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本组病例在常规应用西药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情况下,古代医学对治疗慢性胰腺炎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理论上认为本病实多虚少,故制定了“六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的理论。根据中医“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采用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疾病并不强调以药物去直接对抗致病因子,重点在于发扬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中药的化学实体是活性物质群,药效活性物质群按中药的基本理论要求配伍组合,调整是中药的一种主要基本作用;中药复方可通过多个作用环节和相互作用。按照上述概念及中医基础理论用清胰汤加减治疗慢性胰腺炎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外科专家经验文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6:661.

[2]徐专林,张亚琳.临床胰腺病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25-207.

[3] 姜延良.阐译中药复方药效的物质基础作用机理.医药经济报,1996.06—11(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