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6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13  浏览次数:1083次

作者                          作者单位

祁新喜                 陕西省三原县医院,陕西 三原 713800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病因复杂,治疗困难,容易复发。在采用抗组胺药治疗的同时加服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3月~2009年10月70例医院皮肤科门诊病例,均符合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为皮肤突然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风团,边界清楚,剧烈瘙痒,退后不留痕迹,皮肤划痕试验阳性。为无明显发病诱因,皮疹反复发作,发无定处,病程6个月以上。排除有明确发病诱因、胃炎、胃溃疡或合并感染者、肝肾功能异常、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周内服用了过抗组胺药、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调节剂等药物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12~64岁,平均(32.5±15.2)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3.9±1.3)年。对照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14~67岁,平均(34.5±13.7)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3.1±1.6)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用西药氯雷他定片10 mg,1次/d、雷尼替丁胶囊150 mg,2次/d。治疗组在此治疗方法基础上加服玉屏风散加味:黄芪30 g、白术15 g、荆芥10 g、防风10 g、蝉蜕10 g、地肤子12 g、僵蚕10 g、当归10 g、太子参20 g、川芎10 g、甘草6 g。随症加减,水煎,分早晚服用。

1.3 疗效评定:按瘙痒程度、风团大小和数目等指标进行4级评分[1]。症状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90%;显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为≥60%;有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20%;无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20%。

1.4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服药12周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病程长、易反复、发病机制复杂,有免疫性和炎性反应性机制,临床一般采用抗组胺药治疗,通过阻滞受体或阻滞嗜碱性细胞、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炎性反应介质改善症状。慢性荨麻疹属中医“瘾疹”范畴,乃因禀赋不耐,脾肺虚弱而发病。肺主皮毛,肺气虚则卫气不固,容易受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郁于皮毛肌腠,淤阻脉络,营卫失调,发于肌肤之间而致风团伴瘙痒。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无以充养肺气,而是病情反复。治当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活血祛风。

玉屏风散有益气固表,充实肌肤,祛风止痒作用,能改善肺卫气虚者的免疫功能。研究发现,玉屏风散原方经过实验研究证实具有抑制IgG的产生,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作用[2]。方中重用黄芪能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扶正,黄芪与白术合用资气血之源,使肌肤充实,抵御风邪。防风能走表祛风邪,助黄芪御风,黄芪防风合则实表祛风。再加养血润燥,活血祛风之品,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标本兼治而奏效。在抗组胺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抗组胺药者。

4 参考文献

[1] 赵 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0.

[2] 陈 红,郭渝南.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及其对血清lgG水平的影响[J].中药材,2003,26(2):15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