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13  浏览次数:1077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李微                            陕西省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慢性心力衰竭即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临床上常见的重症之一。各种原因的心血管疾病发展到心功能受损时,都会出现CHF[1]。粗略估计,目前世界上约有1 500万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CHF发病率也增加,尤其是60岁以上的患者。据报道美国CHF的发病率约6.5%,英国约1.9%,我国心力衰竭发展的总趋势是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发病率下降,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发病率明显增加[2]。现就自2006年~2009年CHF患者108例做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06年~2009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其中治疗组中男38例,女16例,年龄42~79岁,平均57.3岁;对照组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39~78岁,平均56.8岁。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治疗组中2级18例,3级29例,4级7例;对照组中2级16例,3级28例,4级10例。108例中基础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心功能分级及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西药对症治疗,氢氯噻嗪25 mg/次,1次/d;卡托普利开始6.25 mg/次,3次/d,后逐渐加量;普萘洛尔10 mg/d,对症使用洋地黄制剂等。治疗组:同对照组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外,还加用中药疗法。中药疗法需辩证分型,一般选用经验方强心汤加减用药:党参、丹参、玄参各30 g,茯苓、桃仁、红花、当归各15 g,川芎、麦冬各10 g,甘草、桂枝各6 g。精神萎靡、体多乏力加太子参30 g;汗多易感冒加黄芪15 g、防风10 g;阳虚水肿加熟附片6 g,肉桂6 g;血淤甚者加水蛭粉2 g。以上两组治疗疗程均为14 d,在用药前及用药后均做心电图检查。

1.3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心功能改善II级或以上,或心功能恢复为I级;有效:心功能改善I级但未达到II级水平;无效:心功能改善不足I级或心力衰竭加重甚至死亡。

2 结果

两组疗效对比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经过1疗程(14 d)的治疗,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2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2.2%;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亦称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临床上左心力衰竭最为常见,单纯右心力衰竭较少见。左心力衰竭后继发右心力衰竭而致全心力衰竭,以及由于严重广泛心肌疾病同时波及左、右心而发生全心力衰竭者临床上更为多见[3]。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原则是尽可能保证足够的休息,通过多方面的注意以减轻心脏的负担。西药治疗方面多采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类药物及β-阻滞剂等。在饮食上,有水肿的患者,要限制盐的摄入量,应给予患者易于消化的食物,一次不宜食的太多,应少量多餐。慢性心力衰竭属于祖国医学中胸痹、心悸、水肿等范畴,疾病的根本是阴阳气血不足,导致痰淤气毒等阻塞心脉,不通则痛,则心痛不已;心气阳虚不能运化水液,则肢体浮肿;水汽上凌心肺则心悸、咳嗽、咯痰。方中以党参、太子参、黄芪、当归等补气益血以治疾病之本,桃仁、红花、川芎、水蛭等以除痰淤之标,麦冬、玄参以益阴滋液,甘草、桂枝以调和气血,故收效显著。

综上所述,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辨证施治联用中药和西药治疗要优于单纯西药疗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 朱筱婧,喻正科.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09,1(1):43.

[2] 文传智,李 亚.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水泛型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45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9,14(9):533.

[3] 赵 惠,李七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24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9,32(7):21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