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头痛的针炙治疗
发表时间:2012-12-11 浏览次数:1238次
作者 作者单位
王晓慧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由颅内、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和某些体液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发作性疾病。神经性头痛包括紧张性头痛、功能性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常因情绪紧张、生气而使调节血管运动神经功能失调反射性地引起。2005年~2008年笔者使用针刺配合推拿的方法治疗神经性头痛患者3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其中男15例,女23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1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5年。患者均有长期发病史,多表现为从一侧眶上部或额颞部疼痛开始,并逐渐加剧、扩展到整个头部。头痛为波动性、持续性,伴恶心呕吐、失眠、头晕。CT及脑电图检查均无异常改变。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1.2.1.1 针刺疗法:包括普通针刺,梅花针及放血疗法。取穴:风池、行间、颌厌、悬颅、百会、太溪、合谷、血海、率谷、太阳、头维、丝竹空。辩证取穴,肝阳上亢型加太冲、行间,气血不足加三阴交,瘀血型加膈俞,肾虚型加太溪。患者取坐位或或侧卧位,选上述6~7个腧穴,皮肤常规消毒,选用28号1.5寸毫针,快速进针,以局部沉重,酸胀为度,进针得气后选用平补平泻法。针刺风池时,针尖向鼻尖方向刺0.8~1寸,得气后尽量使针感上传于头。留针时间尽量延长,可留针50min~1h,1次/d,10次为1个程。
1.2.1.2 推拿治疗:患者取坐位,医者用一指法推颈部两侧,沿膀胱经上下往复推拿,然后再按风池、风府等穴位,循经自上而下,从印堂开始沿前额发际至头维、太阳,往返3~4次,再按揉太阳、鱼腰、印堂、百会等穴10~15min。
1.2.2 对照组:在头痛开始发作时,立即口服麦角胺咖啡因2片(每片含酒石酸麦角胺1mg,咖啡因100mg)。如30min后仍不缓解,可再服1~2片,24h内不可超过6片,1周内不超过10片。30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统计疗效。
1.3 疗效评定:痊愈:头痛及伴随症状均消失, 经过观察1年以上无复发;好转:头痛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时间缩短,或头痛周期延长。
2 结果
治疗组38例,总有效率97.4%,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80.0%,1个疗程治愈12例,2个疗程治愈10例,3个疗程治愈7例,无效1例。详见表1。表1 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疗效比较(略)
3 体会
头痛是一种周期发作性的疾病,临床多以女性为多见,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头部闷痛、压迫感,有的患者自诉为头部有“紧箍”感。大部分患者为两侧头痛多为两颞侧及全头部,可长年累月的持续性头痛。部分患者不仅具有紧张性头痛的特点,还有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表现,双颞侧波动性头痛。这种既有紧张性头痛,又有血管性头痛的称为混合性头痛。在颈枕两侧或两颞侧有明显的压痛点。
中医认为头为元神所居,“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之处,凡五脏精华之血,方腑清阳之气,皆会于此。于是天气所发,六淫之邪,人气所变,五脏之逆,均可导致头痛,而神经性头痛属于内伤头痛范畴,多属虚,病因多系痰热壅阻,风阳上逆,血络不和所致。治疗应以补为主,多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之法,也有夹痰夹瘀者,则应当攻补兼施。自2005年以来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治疗治疗神经性头痛使用局部针刺结合推拿疗法,效果显著,优于药物治疗。此疗法具有无不良反应的优点,是目前人们普遍认同的疗法之一,被称之为绿色疗法。针灸治疗神经性头痛主要是依据中医理论,起到调节阴阳平衡、疏通气血经络的作用。针刺头部穴位能使针感直达病所,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吕晓民[1]等认为针刺能调整交感神经的功能,使血管舒缩功能恢复正常。
针刺配合推拿能够刺激人体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激发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改善病变部位的微循环,解除病变部位神经和血管的痉挛,增前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体内离子有序运动,从而疏通离子通道(经络)[3]及时地解除分枝动脉的痉挛[3],使经络疏通,通则不痛。
【参考文献】
[1]吕晓民,杨文思,吕晓萍.针刺治疗50例血管性头痛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06,27(5):485.
[2]段月娥,张鲜萍.三阳络穴位药线植入治疗偏头痛68例[J].中国针炙,2003,23(5):331.
[3]肖劲,欧羡虹.针刺手部全息穴治疗偏头痛88例[J].中国针灸,2003,23(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