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中医临床》

记中医临床大家朱良春教授

发表时间:2012-12-12  浏览次数:1322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曲清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东,510405)

朱良春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虫类药研究专家,从医70载,德艺双馨,被誉为“良医如春”。现在虽年已耄耋,仍坚持每周出诊。近来有幸随侍先生,朝夕相处,对先生的学问、为人有了更直观、全面的认识,受益良多。先生之学博,先生之人谦,实乃大家风范,足可垂范后世。

师出名门 学贯中西

朱良春教授1917年出生于江苏省丹徒县。丹徒毗邻名医之乡孟河,有清一代,孟河学派名医辈出。先生早年即受业于孟河御医马培之之裔孙马惠卿先生,后入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和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丹徒名医章次公先生。章先生亦师出孟河学派,深得孟河学派真传,又受丁甘仁、章太炎等大师器重,再拜于经方大师曹颖甫门下,故临证时时方与经方并重,灵活机动,自成一家,名重沪上。朱老国学素养之深厚,学识之渊博,治学之严谨,临证思路之开阔,处方用药之精到,无不得益于章先生亲炙。

朱老从师之际,便精研经典以及诸家典籍,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从经典中汲取营养,兼收并蓄,是朱老一贯的治学准则。他从不迷信于某家某派,毫无门户之见,认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中医临床的关键是疗效,只有疗效才是中医立身之本。临证之时,朱老更是不拘一家之言,或从仲景说,或遵景岳论,时用经方,时用时方,并且大胆采用民间验方,疗效颇佳。

朱老为中医大家,却从不排斥西医学,而是与时俱进,提倡中西医的结合,体现了中医自古就有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和气魄。他十分推崇中西医汇通派人物张锡纯,认为张氏“中西医结合疗效好,阿司匹林加石膏”的做法虽然囿于时代,有其局限性,但其革新精神开一代新风,难能可贵。早在解放之初,朱老就多方奔走,在南通组织成立了“中西医联合诊所”(南通市中医院的前身),引进了一批当时先进的仪器。在中医界,他是少数在中西医之争中保持清醒头脑的中医学家之一,既坚定不移地走中医之路,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善于汲取西医学之长,这种取“他山之石”的做法值得后学学习。朱老在中医界较早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观点。1962年他在《中医杂志》发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重要性及其关系的探讨》一文,认为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西医对疾病病理的认识,既能开拓中医临床思路,又能大大提高临床疗效。“辨证是绝对的,辨病是相对的”,从宏观辨证,从微观辨病,二者完全可以结合。事实证明,朱老的看法是极有远见的,为中西医结合指出了一条发展思路。朱老对虫类药的研究更是借助于西医的病理药理实验研究,挖掘出一些老药的新用途,如从蚯蚓液治愈下肢溃疡的实验中悟及蚯蚓液有修复溃疡面的功效,从而引用以治溃疡病就是典型的例子。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姜春华教授曾评价朱老“中西医理论湛深”,实不为过。

理论创新 诊法独特

朱老在临床中除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外,对急性热病的治疗提出了“先发制病”的观点。“医圣”张仲景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肝病实脾”论实际上就是“既病防变”,朱老的“先发制病”论与其实出一辙。先生在深入领会仲景法的基础上,对急性热病的治疗,审时度势,见微知著,发于机先,当机立断,及时运用汗、吐、下、清等法截断疾病的发展态势。朱老认为急性热病多为急性传染病,发展迅速,传变莫测,稍有延误极易发展为危急重症,如果慢条斯理、按部就班,“到气才可清气”,容易延误治疗时机。医家治病,重在随机应变,匠心独运,而不应拘泥于成见,视人命如草菅。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朱老摸索出几套独特的诊断方法。如对生殖系统疾病颇具诊断价值的人中诊法。朱老认为人中位于“面王之下”,为“膀胱子处也”。正常人的人中长度应与中指同身寸长度基本相等,凡不等者大多有生殖系统疾病,结合人中沟宽度的变化,对临床诊治男女生殖疾病有一定参考价值。对于肝炎眼诊法,朱老从“肝开窍于目”等理论出发,根据肝炎患者眼血管的变化判断肝病的进程、浅重、预后,撰有《肝炎眼血管变化初探》一文,为临床诊治传染性肝炎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令人耳目一新。

朱老还根据督脉行于人身背侧正中,督一身之阳,为“阳脉之海”;肾主骨生髓;久病及肾等理论,提出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等疑难杂症的原则——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朱老认为此类顽症多为“肾虚骨痹、痰瘀阻络”,所以主张从肾和督脉论治,补阳扶正,益肾蠲痹,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良方奇效 老药新用

朱老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即使在担任多种行政职务后仍坚持出诊,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使他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诊疗经验。他根据个人的心得体会,结合前人的经验,挖掘民间验方,融汇贯通,创制了一系列临床上卓有成效的验方。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为主的“益肾蠲痹丸”,1990年获江苏省科技成果奖,1991年获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并在首届北京国际展览会上获银牌奖,因疗效卓著,广受患者欢迎,先生也获得了“顽痹克星”的美誉。此外,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复肝丸”,治疗慢性痢疾、结肠炎的“仙桔汤”,治疗痛风的“痛风冲剂”,治疗萎缩性胃炎的“胃安散”,治疗偏头痛的“痛宁胶囊”等,皆立蕴宏深,配伍精当,用药大胆泼辣,药味、药量皆随病情而定,体现了先生“辨证既明,用药宜专,证情既变,药随病转”的治疗原则,经过长期临床观察,疗效可靠。

朱老对中药有精深的研究,尤其对虫类药的研究堪称独步医林,出版有《朱良春用药经验》、《虫类药的应用》等书,影响甚大。先生用药不拘成说,不落俗套,马前子有毒但健胃,天南星重用止骨痛,仙灵脾夔理阴阳治失眠,海藻与甘草同用治疗颈淋巴结核,人参、五灵脂同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黄芪与地龙同用治疗慢性胃炎等都是其独到的用药经验。对虫类药的运用更是得心应手,先生认为虫类皆为血肉有情之品,治验远非植物药可比。久痹痰瘀必重,桃、红等祛痰逐瘀之品往往难于奏功,先生常以全蝎、地鳖虫、蜈蚣、守宫、白花蛇等伍以益肾扶正之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中医顽痹之证,使这些传统药物经过重新认识,灵活搭配,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疗效,大大拓展了治疗范围。如全蝎,古方早已有之,《本草纲目》谓其为治风要药。朱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全蝎除传统的息风定惊作用外,尚能搜风通络、开瘀蠲痹、解毒止痛,并全蝎为重要药物,适当配伍,创“蝎麻散”(全蝎20g, 天麻、紫河车各15g, 共研细末,分作20包,每次1包,1日2次)治疗顽固性偏头痛;“蝎甲散”(全蝎30g, 炮山甲45g,共研极细末,每次4~5g, 每日1次,儿童、妇女及体弱者酌减,孕妇忌服)治疗流火丹毒;“抗痨散”(炙全蝎、白芨各12g, 炙蜈蚣、地鳖虫各60g,紫河车120g ,甘草30g,研为细末,每次4g,1日3次)治疗空洞型肺结核,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虚怀若谷 桃李成蹊

朱老长期担任医院领导工作,又是著名民主人士,社会活动繁多,德高望重,但先生从不以“名人”,“大家”自居,对同事、下属、学生、徒弟、普通平民百姓皆一视同仁。南通民间中医的“三枝花”——季德胜与其蛇药,陈照与其抗瘰拔核药,成云龙与其抗痨药,皆为先生一手挖掘整理。先生从不以权势压人,虚怀若谷,礼贤下士,“待之以礼,处之以诚”,终于使这些宝贵的民间中医药经验得以发扬光大。如今,金荞麦作为地方药得以广泛使用,陈照曾被中国医学科学院聘为特约研究员,季德胜蛇药更是名闻海内外,成为祖国医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而先生当年与三人朝夕相处,观其疗效,考其药理,验之临床,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终于使“三枝花”脱颖而出,厥功甚伟,却从未见先生居功自傲,甚至很少听他谈及,更遑论以权谋私、据为己有,比之今日学术界一些欺世盗名之徒,先生品行何止高其千倍!

先生早年曾创办医学校,又经常受邀四处讲学,足迹遍及全国,远及日本、东南亚、法国等地,桃李满天下。不管是正式列入门墙的生徒还是私淑者,先生皆不厌其烦,谆谆教导,倾囊相授。无论是地处偏僻的乡村医生,还是懵懂无知的青年学生,先生从不鄙视,有问必答,有信必复。加之为人爽朗幽默,常使人如沐春风,故从游者甚多。朱老强调德重于艺,故对门人品行要求甚严,列朱氏门墙者必须恭谨持身,坦诚做人。在学术上,朱老对学风浮夸深恶痛绝,常常告诫学生牢记章次公先生“求实”的治学精神,“每日必有一得”,勤于业,精于术,厚积薄发,脚踏实地,所以朱氏门人口碑甚佳,卓有建树者不乏其人,如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何绍奇、原《中医杂志》社副主编朱步先、现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张肖敏、原台北市文化中心中医院副院长陈九皋等,皆为门人之中佼佼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朱老共有子女7人,承其业者5人,皆学有所成,如今第三代中又有数人走上中医之路,朱氏一门对中医的拳拳之心不禁令人感慨万分。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朱老从17岁赴孟河学医开始,在中医之路上已经跋涉了70多个春秋,即使是“文革”中惨遭迫害,依然矢志不渝,乐在其中。“文革”结束后,朱老虽年过花甲,却老骥伏枥,除继续担任各种行政职务外,尚坚持临床、授课带徒、著书立说、研制新药。朱老每周均要出诊,风雨无阻。他还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终身)教授,长春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厦门国际中医培训中心客座教授,是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继承指导老师之一,广东省中医院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传承指导老师之一。此外,朱老先后出版专著9本,在国内外各种期刊发表论文170余篇,开发出“益肾蠲痹丸”、“胃安散”、“痛宁冲剂”、“复肝丸”等一系列中药制剂。有感于“中医不中”的现状,朱老于1992年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间中医药临床研究所,亲任董事长,研究所坚持走中医“国医”之路,中医药使用率达98%以上,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实现中医真正腾飞的梦想,其门人和子女正在研究所的基础上筹办中国国医院,此举在中医界影响很大。邓铁涛、任继学等十几位中医大师欣然题词,表示愿意为国医院的建设添砖加瓦。2005年,首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在南通召开,规模之大,规格之高,近年罕见,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朱老因此荣膺《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度新闻人物。

朱老曾任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农工民主党第9~10届中央委员,政协江苏省委常委,南通市人大常委、市政协副主席、市科协副主席,中国中医药学会第1~2届理事,江苏省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医杂志》特约编审,《江苏中医杂志》常务编委等职,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委,高等中医教材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技术顾问,中华中医风湿病学会顾问。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杰出高级专家”,同年获得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江苏省中医药先进工作者称号,事迹被载入英国《国际名人词典》、《中国当代名人录》等。

现在朱老依然坚守在中医药事业的前沿阵地,关心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中医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不辞劳苦奔走各地,讲学带徒,争取多培养几位21世纪的“铁杆中医”。笔者遵恩师邓铁涛教授“多从师,从明师”之训,得邓老亲荐,再拜于朱老门下。随侍月余,对先生品行之高尚,医术之精湛有了更深的认识,深深感到:先生之为人,仁、义、礼、智、信、达、雅,良师也,益友也;先生之学问,广、博、深、厚、精、专、醇,良医也,大家也。古云:立德立功立言,是谓不朽。此先生之谓也。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