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中医药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1-08-18 浏览次数:1243次
作者:胡阳等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感染
支原体是引起人类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其致病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从人类泌尿生殖道分离或检测到的支原体已有7种之多, 但致病的主要为解脲脲原体(UU) 、生殖支原体(MG) 、人型支原体(MH) 。临床主要表现为尿道炎、阴道( 宫颈) 炎症状, 治疗常用药物有强力霉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氧氟沙星等。西药治疗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胃肠道反应大, 对肝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依从性差。二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及不正规使用,造成支原体的耐药菌株日益增多, 耐药周期不断缩短, 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有研究显示UU 对15种抗生素的平均耐药率为22.9%, 平均耐药率最高为喹诺酮类药物( 27.1%) ; 其次为大环内酯类药( 22.7%) ; 最小为四环素类药( 21.5%) 。因此选用敏感性高, 副作用小, 不易产生耐药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提高疗效, 减轻患者痛苦, 保护机体微生态平衡,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 开展了对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近8 年来的文献综述如下。
1 临床研究
1.1 辨证论治丁原全根据症状将UU 感染辨证分为四型: ①湿热下注型治宜清利湿热, 通淋解毒,八正散酌加土茯苓、黄柏、龙胆草; ②肝郁气滞型治宜舒肝解郁, 利气通淋, 沉香散加减; ③脾肾亏虚型治宜健脾益肾, 通淋化浊, 无比山药丸加减; ④痰热互结型治宜清热利湿, 活血化瘀, 石韦散加减。吴英男将患者分为①湿热下注型, 治宜清热去湿, 利尿通淋; ②脾肾两虚型, 治宜健脾益肾; ③阴虚火旺型,治宜滋阴清热。陈少芳等[4]将50 例女性解脲脲原体生殖道感染者辨证分为三型: ①下焦湿热型治以清热解毒, 利湿化浊; ②气血瘀阻型治以行气活血, 化瘀止痛; ③脾肾亏虚型治以健脾补肾, 利湿化浊。梁学林认为女性UU 感染是由于“本虚标实, 脏虚虫动”所致, 故采用分阶段辨证治疗耐药性解脲脲原体感染。第一阶段: 健脾补肾、扶正杀虫———改善女性生殖道UU 耐药性。用消支饮Ⅰ号方: 白术、山药、太子参、茯苓、白芍、陈皮、柴胡、炒芥穗、巴戟天、桂枝、肉豆蔻、炒杜仲、郁金、佛手; 第二阶段: 清热利湿、解毒杀虫———女性生殖道耐药性UU 转阴治疗。用消支饮Ⅱ号方: 黄柏、苦参、虎杖、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丹参、牡丹皮、赤芍、紫草、牛膝、萆薢、薏苡仁、苍术、太子参、山药。
1.2 复方治疗王军文等在传统清热利湿, 通淋化浊治疗法则的基础上, 采用以虚论治法则, 研制成芪苓解浊颗粒剂: 黄芪、土茯苓、柴胡、黄柏、牡丹皮、萆薢、瞿麦等内服, 疗程15 d。结果表明芪苓解浊颗粒剂与美尔力胶囊( 强力霉素) 疗效相当, 二者联合后则能明显提高疗效, 同时能提高机体NK 细胞活性, 明显优于单用美尔力胶囊。张晓东等用非淋康饮液治疗UU 感染70 例。土茯苓40 g, 蒲公英、野菊花、黄柏、丁香、泽兰各20 g, 半枝莲、黄芪各30 g, 猪苓、甘草各15 g。结果UU 转阴率为81.4%, 治愈率68.6%, 有效率81.4%。唐世清等用萆黄合剂治疗男性支原体尿道炎并观察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方药组成: 萆薢、黄柏、丹参、牛膝、败酱草等。结果表明萆黄合剂不但疗效好, 且无不良反应, 并能改善患者精液的质量, 提高精液中微量元素硒、锰含量。有效促使患者精液AsAb 转阴, 随着治疗时间延长, 显示其作用更优, 且优于强力霉素。何清湖等用非淋清汤治疗男性解脲脲原体尿道炎, 药物组成: 萆薢15 g, 石菖蒲8 g, 黄柏10 g, 土茯苓30 g, 蒲公英15 g, 知母10 g, 红藤15 g, 虎杖15 g, 地肤子15 g, 薏苡仁10 g,川楝子8 g, 水蛭10 g, 生黄芪15 g, 制附子5 g; 非淋清汤治疗的有效率为87.5%, 与阿奇霉素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但中药组临床症状及尿道浆液性分泌物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阿奇霉素( P<0.05) ; 在防治并发症方面也明显优于阿奇霉素组。张红花等用排浊方治疗孕期支原体感染, 处方组成: 鱼腥草15 g, 黄芩6 g, 蒲公英15 g, 黄柏10 g, 土茯苓15 g,地肤子15 g, 车前子15 g, 莲子心10 g, 白术10 g, 山药10 g, 黄芪15 g, 杜仲10 g, 白芨10 g。结果有效率为89.3%, 优于肠溶红霉素( P<0.05) ; 且恶心, 欲吐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红霉素; 妊娠不良结局比较: 排浊方组难免流产、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低于红霉素组( P<0.01) 。母婴方面影响: 中药组出现产褥期生殖道感染、切口感染、子宫复旧不良、产后出血等不良影响的发生率低于红霉素组( P<0.01) 。
1.3 外治法杨宗孟用中药消支解毒散( 虎仗,紫草等) 阴道用药治疗女性生殖道UU 感染, 其痊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口服利君沙组( P<0.05) 。中药组对尿道及阴道的UU 改善程度也显著优于西药组( P<0.05) , 而对宫颈UU 的改善, 两组无显著差异。吴海燕等将双黄连注射液制成阴道栓剂治疗女性生殖道UU 感染, 共治疗135 例, 痊愈90 例, 无效45 例, 显著优于口服罗红霉素组( P<0.05) ; 加入双黄连注射液的阳性标本电镜观察到大量已失去原来状态的UU, 多个聚集在一起, 似凋落的梅花,三层膜均被破坏。邢燕军用复方利康液( 红藤、黄连、苦参、川椒、赤芍、土茯苓、百部、紫草、紫花地丁、莪术、椿根皮、蛇床子、白鲜皮、龙胆草、冰片) 阴道内灌注治疗UU 阴道炎; 对照组用红霉素栓塞阴道。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异无显著性; 有效率中药组显著优于西药( P<0.05) 。
1.4 内外合治樊小玲采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女性生殖道UU 感染, 内服Ⅰ号方: 黄芩10 g, 黄柏10 g, 栀子10 g, 土茯苓10 g, 蒲公英10 g, 虎杖10 g,紫草10 g, 金钱草15 g, 薏苡仁20 g, 茯苓10 g, 山药15 g, 甘草6 g。外洗Ⅱ号方: 地肤子30 g, 土茯苓30 g, 白鲜皮30 g, 紫草30 g。对照组口服强力霉素,外用3%硼酸液。治疗组转阴率82%, 对照组为62.5%( P<0.05) 。王砚宁等用银草合剂( 银杏叶、鱼腥草、金钱草、车前草、益母草、山药) 内服外洗治疗女性支原体感染, 对照组口服四环素; 结果中药组支原体转阴率及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
1.5 中西结合治疗陆原等用尿路清( 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崩大碗、黄柏、黄芪、旱莲草、地肤子、白芷等) 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尿道炎119 例。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分为三组, A 组给予尿路清口服液, B 组病人给予强力霉素, C 组病人给予尿路清口服液和强力霉素。结果显示在改善临床症状及UU 转阴率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用尿路清或强力霉素组。王雪鹤等采用鱼腥草注射液冲洗宫颈管联合克拉霉素口服治疗UU 感染50 例, 结果UU 清除46 例; 临床痊愈45 例, 显效5 例, 优于单服克拉霉素组( P<0.05) 。袁少英用宁泌泰胶囊( 芙蓉叶、白茅根等) 配合敏感抗生素治疗UU 感染, 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痊愈时间明显优于纯西药组(P<0.05) ,对合并症也有较满意的效果。赵剑英用中药“清热解毒汤”结合多西环素治疗女性UU 感染, 组方:黄柏12 g, 苍术9 g, 黄连10 g, 黄芩12 g, 穿心莲10 g,板蓝根20 g, 白芷、地肤子各10 g, 五倍子9 g, 赤芍12 g, 甘草10 g, 紫苏12 g, 砂仁10 g。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单纯西药组治疗( P<0.05) , 治疗组随访无复发。
2 实验研究
2.1 单味中药体外抑菌研究廖镜云等研究156种中药对14 株UU 国际标准株的体外抑菌效应, 结果发现UU 对黄柏、白芷、地肤子和大黄有较高的敏感性; 对甘草、板蓝根、黄连、穿心莲、胡黄连和鱼腥草敏感性次之, 其MIC90 为15.63~62.5 mg/mL; 对黄芩、苦楝皮、益母草、旱莲草和车前草在较高浓度( 15.63~250 mg/mL) 时, 也有少数解脲脲原体株敏感;对其余141 种草药不敏感, 其MIC90>250 mg/mL。吴庆四等选用8 种中药及2 种中成药对UU 的临床分离株进行体外抑制实验研究, 结果显示: 五倍子抗UU 临床分离株作用最强, 而诃子、栀子、赤芍、黄柏等也均对UU 临床分离株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板蓝根抗UU 作用较弱。另外五倍子联合诃子组及五倍子联合赤芍组抗UU 有相加作用。传统中成药八正散和五淋散也有一定的抑制UU 临床分离株的作用。梁学林[22]研究显示, 治疗支原体感染的常用中药对UU 标准株的敏感率依次为黄柏、蒲公英、地肤子、白芷、金银花、鹤虱、蚤休、板蓝根、连翘、紫苏、牡丹皮、苦参。董海艳的研究结果显示, 野菊花、白花蛇舌草在体外对UU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车前草无明显抑菌作用。
2.2 中药复方体外抑菌研究陆原等对中药复方尿路清的研究显示: 63 株不同血清型的UU 临床株对尿路清的敏感性均较高, 尤其对目前认为致病力强及耐药血清优势型别的2、4、8、9 型均有高敏感性; 高于四环素( P<0.01) , 且对耐药( 四环素、红霉素) 菌株UU 也显示出了较强的体外抑菌作用。尿路清对国际标准株的MIC 为7.81 mg/mL。向亚平的研究结果表明复方芪苓解浊颗粒剂与美尔力胶囊( 多西环素) 对UU 均有较强的体外抑菌作用, MIC值分别为: ≤7.81 mg/mL 和≤19.5 μg/mL。张晓东[7]用非淋康饮液在体外对UU 耐药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示其MIC 范围为0.96 ~15.36 mg/mL, MIC50≤1.92mg/mL, MIC90≤3.84 mg/mL。表明非淋康饮液对UU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3 结语
中医根据支原体致病后的临床表现将本病归于中医淋证、带下、白浊等范畴。发病多由房事不洁、秽浊之邪上犯或湿热内蕴, 下注膀胱所致, 病程日久者可致脾肾亏虚, 膀胱气化无权, 湿邪久恋, 湿热内蕴, 虫毒侵袭。湿热久留不去, 还可影响厥阴肝经疏泄, 致血脉瘀阻。中医研究指出本病的关键是湿热、虫毒、血瘀为患, 病位涉及肾、膀胱、肝、脾、下焦。主要病机为湿热毒邪侵犯下焦, 血脉瘀阻, 膀胱气化不利。初期以邪实为主, 病久伤正, 正虚邪恋,形成虚实夹杂的病理变化, 致病情缠绵难愈。治疗以清热利湿, 行气活血, 补肾健脾, 解毒通淋为主。本文资料中常用药物依次为黄柏、土茯苓、甘草、黄芪、地肤子、车前草、苦参、蒲公英、萆薢、虎杖、红藤、山药、白花蛇舌草、茯苓, 赤芍等, 体外抑菌的结果显示黄柏敏感性最高, 白芷、地肤子、大黄、板蓝根、甘草等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而土茯苓、黄芪、车前草、苦参则不敏感。因为中医是从整体观念出发, 辨证论治及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思路组方选药,不仅能抑制或杀死病原体, 还能调节全身气血阴阳平衡, 改善微循环, 提高免疫力, 因此有独特的优势, 在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要优于西药, 且毒副作用小, 不易耐药, 复发率低。但目前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多停留在小范围、小规模的经验积累阶段,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实验; 临床研究设计也够不严谨, 诊断标准, 病例纳入标准, 疗效标准不统一, 观察指标简单, 影响了结果的可信度; 实验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 定量微观的研究不够深入。但值得注意的是中西药联合应用疗效更显著, 说明中西药结合更具优势, 应是未来临床和科研发展的方向之一。故目前除了要对中医辨证分型, 病例诊断,疗效判断进行标准化研究外, 还要使中医研究的设计更规范、更科学, 同时加强对中西医结合的研究, 互相渗透, 取长补短, 为临床提供更优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