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1年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28 浏览次数:1791次
铜绿假单胞菌(PA)为非发酵菌属中最常见的感染细菌,院内分离率仅次于大肠埃希菌,位于第2位,为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不同地区、不同医院PA的分离率和耐药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检出PA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菌株来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中分离出PA菌株共818株(同一患者在1周内从相同标本种类中多次培养出同一种菌,只统计1次)。PA质控菌株ATCC27853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方法:细菌的分离培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细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MIC法)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仪(其中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PI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法)。判断标准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前一年度的标准执行。结果1.PA的标本来源分布:见表1。2007一2011年PA的分离菌株数占所有检出病原菌的构成比为13.2%一18.8%,5年构成比15.2%(818/5365);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占82.6%(676/818);其次为脓汁5.9%(48/818)和尿液5.4%(44/818)2.PA的病区来源分布:见表2。我院ICU病房从2008年9月成立,因此2007年无数据,2008年分离菌株数较少。2007一2011年我院所有科室共检出PA818株,其中呼吸内科、神经内科、ICU病房、神经外科、干部保健病房和其他科室检出PA的总数分别为187,148,91,100,50,242株,构成比分别为22.9%,18.1%,11.1%,12.2%,6.1%,29.6%二3.P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见表3。亚胺培南、呱拉西林/他哩巴坦、氨曲南、头抱他陡、左旋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PA的抗菌活性较好,耐药率分别为14.9%(97/653),25.0%(179/716),26.8%(179/667),26.9%(208/773),28.6%(211/738)和29.1%(220/757);5年间耐药性(平均耐药率)没有明显变化的抗菌药物为氨节西林(97.9%,740/756),氨节西林/舒巴坦(98.1%,575/586)、头抱替坦(95.5%,449/470)、头饱曲松(63.8%,424/665)、头抱挫琳(98.5%,719/730)、头抱毗肠(35.3%,276/781),吠喃妥因(97.9%,459/469),庆大霉素(49.6%,390/786),呱拉西林(42.0%,321/764)、头抱吠辛钠(98.5%,699/710)、头抱吠辛醋(98.4%,569/578)、复方新诺明(95.2%,699/734)、替卡西林/克拉维酸(52.8%,243/460)、妥布霉素(44.5%,263/59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93.4%,155/166)}2007一2010年耐药性没有明显变化,而2011年耐药率明显下降的抗菌药物为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前4年耐药率(35.1%,175/498)明显高于2011年(17.4%,45/259);左旋氧氟沙星前4年耐药率(38.0%,181/476)明显高于2011年(11.5%,30/262)02007-2008年耐药性高于2009一2011年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氨曲南、阿米卡星、呱拉西林/他哩巴坦和头抱他陡,其中2009一2011年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性逐年增加。讨论近年来,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加强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要求二级以上医院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我院2007-2011年PA的分离数增加了近4倍,占检出所有病原菌的构成比为13.2%18.8%,PA的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与文献[3-5〕报道的80.3%,82.0%和81.5%相近,略高于文献报道的73.6%}2007一2011年的5年中PA的主要病区来源为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ICU病房为2008年9月成立,2009一2010年检出率占第4位,2011年占第1位,成为PA的最主要病区来源。我院2011年主要病区来源分别为ICU病房(55/263,占20.9%)、呼吸内科(49/263,占18.6%)、神经外科(42/263,占16.0%),与文献[7_8]报道的[ICU病房(28.9%,29:9%)、呼吸内科(15.4%,19.8%),神经外科(12.6%,16.8%)结果基本一致。我院2007一2010年耐药性没有明显变化,而2011年耐药率明显下降的抗菌药物为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与文献[8〕报道一致,由于前几年喳诺酮类药物的大量使用,细菌的耐药性已经很高,近几年卫生部多次下发了关于加强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相关文件和条例,限制了高耐药抗菌药物的使用,降低了唆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2007一2008年耐药性高于2009一2011年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氨曲南、阿米卡星、呱拉西林/他哩巴坦和头饱他陡,可能原因是我院2007一2008年药敏试验采用K-B法,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的药敏纸片出厂质量差,保存要求高,难以保证质量;另外药敏试验K-B法和MIC法对以上抗菌药物的判断结果可能存在差异。其中2009一2011年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性逐年增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从2009年的7.4%和13.0%分别增加到2011年的19.5%和36.2%,与文献〔9〕报道基本一致,可能与本地区使用该类抗菌药物数量增加有关。亚胺培南的主要耐药机制如下:(1)产生灭活酶;(2)外膜通透性的降低;(3)主动外排;(4)生物膜结构影响;(5)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9]。耐药菌株中可检测到一种或多种耐药机制存在。医院内主要PA来源及途径[71-13]如下:(1)在5%的正常人群中肠道携带该菌,作为正常菌群的组成者之一,可引起内源性感染。(2)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3)环境储菌,如消毒液、某些医用水、患者用的便器与导管、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路等均可被污染成为繁殖场所。(4)医院工作人员的手被污染。(5)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械与用品。因此,加强消毒隔离,特别是湿化瓶、呼吸机管道、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以及潮湿环境的卫生消毒管理,重视接触患者前后洗手与手套的及时更换十分重要。大多数抗菌药物5年间耐药性没有明显变化。亚胺培南、呱拉西林/他哇巴坦、氨曲南、头抱他陡、左旋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PA的抗菌活性较好(耐药率<30.0%),耐药率分别为14.9%(97/653),25.0%(179/716)、26.8%(179/667)、26.9%(208/773)、28.6%(211/738)和29.1%(220/757);阿米卡星、头抱毗肪、呱拉西林、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对PA的抗菌活性尚好(耐药率30%-50%);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头泡曲松对PA的抗菌活性较差(耐药率51%一64%);其他9种抗菌药物对PA的抗菌活性极差(耐药率93%一99%)。参考文献刘瑞平,赵建平. 2009年度临床分离菌株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08):961-963.doi:10.3969/j.issn.1004-0951.2010.08.025.赵建平,赵玉玲,周秀岚.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J].中国医药,2011,(08):990-991.doi:10.3760/cma.j.issn.1673-4777.2011.08.042.华俊彦,刘丙进,田伟强. 340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J].医药导报,2011,(01):109-111.doi:10.3870/yydb.2011.01.038.邵璇璇,贾建安,鲍继鹏. 42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12):1318-1319.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1.12.023.李保强,翟如波,张昊. 895株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01):219-220.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2.01.055.张祎博,倪语星,孙景勇. 2009年中国CHINET铜绿假单胞菌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06):436-440.阳志勇,张秋桂,谢海涛. 35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3):3784-3786.何建方,沈翠芬,张晓祥. 2002-2010年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谱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4):834-837.鲍红荣. 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变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04):573-575.张袆捷,胡艳秋.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分析及机制探讨[J].中国药房,2008,(17):1317-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