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临床药学》

地佐辛与布托啡诺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预镇痛中的应用比较

发表时间:2014-01-23  浏览次数:859次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目前外科手术普遍开展的一种微创手术,有创伤小、对肠道功能干扰少、康复快等优点,但因术中应用人工气腹所致的内脏牵涉痛仍会给患者带来显著不适感。地佐辛是一种新型阿片受体类镇痛药,其镇痛效果好,呼吸抑制和药物依赖发生率低,近年来已用于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但是有关地佐辛用于腹腔镜术后预镇痛的报道少见[1]。本研究对地佐辛、布托啡诺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预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80例,年龄20~38岁,体重50~70 kg,既往无心脏病、肾脏病和其他重大疾病史,术前各项检查正常。随机分为地佐辛静脉注射组(A组)40例和布托啡诺静脉注射组(B组)40例。

1.2麻醉方法:手术前30分钟给患者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 g。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输入5%葡萄糖液。术中常规监测ECG、HR、SpO2、Bp、RR、PetCO2。麻醉诱导用药依次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3 mg/kg、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2 mg/kg、顺苯阿曲库铵0.3  mg/kg,大约5分钟左右气管插管,行IPPV机控通气,潮气量8 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后频率改为16次/min。麻醉维持1.5%~2.5%七氟醚吸入,靶控输注瑞芬太尼0.15~0.28 μg/(kg·min),间断静脉推注顺苯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术毕前15分钟停止吸入七氟醚,A组静脉注射地佐辛10 mg,B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 mg。手术缝皮时停止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纯氧行间歇正压通气至自主呼吸恢复。必要时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新斯的明0.03 mg/kg拮抗残余肌松作用,患者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

1.3观察指标:记录各组患者术后0.5 h、2.5 h、4.5 h、6.5 h的镇痛评分,记录术后发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例数和术后12 h自动排尿、起床活动比较。镇痛评分采用数字评分法(NRS):患者可选择0~10的任何一个数字来描述疼痛,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其中NRS<3为镇痛良好,3~4分为基本满意,NRS>5分为镇痛差。

1.4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ASA分级、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气腹时间为(45.2±10.1)min,B组为(42.3±11.2)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内压一律保持在12 mm Hg(1 mm Hg=0.1333 kPa),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HR、SpO2、Bp、RR、PetCO2)基本维持稳定。

2.2两组患者术毕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B组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比A组慢(P<0.05),说明地佐辛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小,术后苏醒更迅速,平稳。详见表1。

2.3术后NRS评分比较:B组在术后0.5 h、2.5 h、4.5 h、6.5 h NRS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5),尤其在4.5 h、6.5 h,差异更加明显,说明地佐辛产生了良好的镇痛效果。详见表2。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A组、B组两组皮肤瘙痒的例数各有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恶心呕吐1例(2.5%),B组恶心呕吐3例(7.5%),由此表明,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A组血氧饱和度(96±2)%, B 组血氧饱和度(90±2.2)%,B 组血氧饱和度下降,提示B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A组(P<0.05)。

2.5术后12 h自动排尿、起床活动比较:A组患者术后大多数能自动排尿,有39例(97.5%),B组只有10例(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早期起床活动的有38例(95%),B组8例(20%),A组术后早期起床活动的例数明显高于B组(P<0.05)。

3 讨论

地佐辛是一种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可激动κ受体,对μ受体只引起较弱的效应,有时还可以对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及表现部分阻断作用,不产生典型的μ受体依赖,同时对δ受体活性较弱。其镇痛效应强,还有镇静作用,药效持续时间长且基本不产生药物依赖性,起效快[1-2]。本研究表明,地佐辛静脉注射0.5 h后即可发挥明显的镇痛效果,且持续时间长,至6.5 h后镇痛作用才开始减弱。镇痛的同时又不影响麻醉复苏,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缩短,苏醒过程更平稳,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优于布托啡诺。地佐辛可松弛胃肠平滑肌,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另外,由于地佐辛对内脏痛的抑制效果好,减少了尿潴留的发生率,使患者术后早期即可恢复自动排尿功能,无需插尿管,并能够早期起床活动,这些都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布托啡诺是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对中枢κ受体的激动作用而产生镇痛,对μ受体有拮抗作用[3]。本研究显示,对术后疼痛的患者,静脉注射布托啡诺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预镇痛时虽可产生一定的镇痛效果,但其镇痛效能较弱,镇痛时间较短,而且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如嗜睡、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

综上所述,地佐辛、布托啡诺均能有效防治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疼痛,但地佐辛产生了良好镇痛作用的同时,有不良反应小、不影响麻醉复苏时间等优点。

4 参考文献

[1]岳修勤.地佐辛与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16(4):255.

[2]陈宁,杨程,余剑波.镇痛药物使用手册[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6.

[3]于瑞文,成毅.地佐辛防治瑞芬太尼妇科腹腔镜手术苏醒期躁动的观察[J].江西医药2010,46(2):2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