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内科学其他学科》

浅析影响尿液分析的因素

发表时间:2011-08-09  浏览次数:917次

  作者:段聪明,聂文英  作者单位:晋城市人民医院,山西 晋城

  【关键词】 尿液分析,影响因素,尿液标本

  尿常规分析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对泌尿系统疾病、肝脏疾病、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监测有重要的价值,常常作为健康人群体检的必检项目。虽然尿检取样比较容易,所用检验设备比较简单,但是影响尿液分析的因素有很多,尿常规检验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不容忽视,否则将影响尿液分析的结果准确性。影响尿液分析的因素和环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标本的采集、收集、保存、运送、标记与接受

  1.1 标本的采集、收集 负责标本收集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医生和护士需对患者留尿进行指导,务必使尿道口保持清洁。收集和运送尿液的容器应干净、防漏,并由透明且不与尿液成分发生反应的惰性材料制成,容器及其密封装置不带干扰物质,用于标本收集和运送的容器不可重复使用。尿标本须在2 h内及时送检,以免发生细菌繁殖、蛋白变性、细胞溶解以及尿胆原等物质因光照分解或氧化而减少等。收集时段尿时,应告知患者时间段的起点和终点,起始时先排空膀胱,三杯试验留尿时间要分段明确,做好标记。随机尿液标本的留取无特殊时间规定,但必须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留取时间,患者必须有足够的尿量,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尿量最好≥50 ml,最少不得低于15 ml,适用于门诊或急诊患者。住院患者尿常规最好留取清晨第一次尿,即晨尿,也可把在上午7时~8时留取的尿液作为第二次晨尿,适用于可疑或已知泌尿系统疾病的动态观察及早期妊娠实验等。午餐后2 h收集的尿液,即餐后尿,对病理性糖尿和蛋白尿的检出更敏感,适用于尿糖、尿蛋白、尿胆原等检查。

  1.2 标本的保存、运送 检测的标本应新鲜,不需防腐剂,尽可能在两h内完成。如果标本收集后2 h内无法完成分析,可2 ℃~8 ℃冷藏,6 h内完成检验,在尿标本中加适量防腐剂,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的选用不同类型的防腐剂(大多使用400 g/L的甲醛溶液,每升尿液加入5 ml。应注意甲醛过量时可与尿素产生沉淀物,干扰显微镜检查)。在工作中发现留取的尿液标本在25 ℃下,2 h后有时会出现改变,外观尿液颜色变深,透明度变混或尿气味带有氨味;化学成分出现葡萄糖,胆红素、尿胆原、维生素C下降,亚硝酸盐升高,pH与蛋白质升高或下降;镜检出现RBC、WBC管型下降,结晶或细菌升高。所以送检单上必须注明留尿时间、送检时间。

  1.3 标本的标记与接受 标本的容器必须有标记,包括:患者姓名、特定编码(或住院患者的病区、床号)、标本收集时间。标签应贴在其盖上。工作人员在接收标本时,必须检查标本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标记内容与医生所填写化验单是否一致;从留尿到接收标本的时间是否过长;标本中是否被污染;尿标本量应≥15 ml,在特殊病例(如小儿、烧伤、肾衰无尿期)不可能达到此要求时,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收到的尿量。

  2 仪器与材料

  尿液分析中使用的仪器和材料主要是尿液分析仪和尿试条,二者的使用、质量以及尿试条的方法学在尿液分析中很重要。尿试条的正确使用也至关重要,影响尿试条的因素很多,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的结果可靠性、准确性,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2.1 尿试条正确应用 不可使用已过有效期的试带条;应将试带条保存在生产厂家提供的容器中,不可更换保存容器;不可将试带条贮存在阳光直射或潮湿的地方;贮存试带条的容器应密封,保存温度应遵循厂家建议;每次从装试带条的容器中取出少量的试带条,取出后立即盖好容器;未用完的试带条不可再放回容器中,不同容器中的试带条不可混用,不可触摸试带条上的化学反应膜块。

  2.2 质检 尿液分析仪和尿试条的质量问题也是影响尿液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之一,每天在做尿液分析前,应做一次质控,同时使用高低值两种质控物应先对尿液分析仪和尿试条进行检测,以使二者的质量得到控制,再检测质控液看其值是否在可检测的范围内。每更换一批试带条,要对比两批试带条的质控结果,质控物的值应在所使用方法学的可检测的范围之内,才可对当天的结果作出以正确的分析。

  3 尿液结果的正确分析

  尿试条本身受方法学、干化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是造成尿液分析结果与实际临床不相符的主要原因。

  3.1 试带的专一性 与传统手工检测有不同之处,最常见的有以下特点:蛋白质膜块只对白蛋白敏感,对球蛋白不敏感,对本周蛋白不反应;葡萄糖膜块只对葡萄糖产生反应,对乳糖、半乳糖、果糖及蔗糖不反应;酮体膜块对乙酰乙酸最敏感、丙酮次之,对β羟丁酸不反应;隐血膜块不但对完整和破损RBC均有反应,而且对游离Hb和肌红蛋白也反应;白细胞膜块只对中性粒细胞有反应,而对淋巴细胞无反应;胆红素及尿胆原膜块灵敏度比Harrison手工法低得多;比密膜块只能反映尿中阳离子多少与比密计结果不一,对婴儿等低比密尿则不敏感。

  3.2 干化学试纸条容易受药物及其他物质干扰[2,3],可造成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常见因素如下:

  3.2.1 蛋白质测定的干扰因素 患者服用奎宁,奎宁丁和嘧啶等药物引起的强碱尿(pH≥9)时、季胺盐可导致假阳性;本周氏蛋白、粘蛋白可导致假阴性。另外临床上大剂量注射青霉素后尿液内青霉素对尿蛋白定性试验有不同程度的干扰作用,可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3.2.2 葡萄糖测定的干扰因素 双氧水可造成假阳性;维生素C(>750 mg/dl)、乙酰乙酸(>400 mg/dl)、大剂量青霉素、长期服用左旋多巴、高比重尿(>1.020)可造成假阴性。

  3.2.3 酮体测定的干扰因素 苯丙酮尿症、服用左旋多巴、头孢类抗生素、BSP等易造成假阳性。

  3.2.4 潜血的干扰因素 漂白粉、双氧水、不耐热酶等易造成潜血的假阳性;高比重尿(>1.020)、高蛋白尿、维生素C(>100 mg/L)易造成假阴性。

  3.2.5 白细胞的干扰因素 肌红蛋白尿、呋喃坦定、胆红素尿造成假阳性;甲醛、庆大霉素、先锋霉素、高浓度草酸造成假阴性。

  3.2.6 胆红素的干扰因素 服用大剂量氯丙嗪可造成假阳性;阳光照射、含亚硝酸盐、维生素C(>250 mg/L)造成假阴性。

  3.2.7 尿胆原的干扰因素 胆红素、吩噻嗪等可造成假阳性;服用PAS、阳光照射等可造成假阴性。

  3.2.8 亚硝酸盐的干扰因素 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未加防腐剂、标本受硝酸盐或偶氮染料污染、食入富含亚硝酸盐食物过多等造成假阳性;尿量过多、维生素浓度过高、葡萄球菌感染、尿液在膀胱停留时间过短等可造成假阴性。因此,要做到结果准确可靠,就必须坚持做到尿液新鲜,容器清洁,及时检查,试带合格,仪器正常,操作规范,坚持质控复核到位,应结合尿液理学,化学检查及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才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臧丽梅.尿液分析仪测定尿液的影响因素[J].实用医技杂志,2002,9(1):3637.

  [2] 陈红兵.尿液分析仪检测假阴性与假阳性原因探讨[J].浙江临床医学,2002,4(12):950.

  [3] 熊立凡.临床检验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418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