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临床药学》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12-07  浏览次数:908次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 作者:董秦川    作者单位:陕西省凤翔县医院,陕西 凤翔 721400  【摘要】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应用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d;对照组应用阿斯匹林肠溶片,75~150mg/d顿服,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4.31%,显著优于对照组75.22%(P<0.01),治疗后NDS(6.04&plusmn;9.5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3.1&plusmn;8.14)分,(P<0.01)。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关键词】  奥扎格雷钠 脑梗死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尚不十分肯定,仍需探讨。我科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系我科2005~2006年收住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首次发病72h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证实。随机分为:①治疗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50~80岁,平均66.8岁。②对照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43~79岁,平均65.6岁。排除脑出血;发病后未经溶栓、抗凝等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两组基础治疗使用活血化瘀药(丹参、血塞通、川芎嗪等);大面积脑梗死及时降颅压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14d为一疗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75mg~150mg/d,顿服。

1.2.2  疗效评定: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按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法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NDS),并结合患者的生活能力状态(病残程度)评定疗效[1]: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18%以上。

1.2.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均数&plusmn;标准差(x&plusmn;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chi;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前为(21.05&plusmn;9.21)分,治疗后为(6.04&plusmn;4.54)分,对照组治疗前为(21.21&plusmn;9.32)分,治疗后为(13.1&plusmn;8.14)分,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4.31%)显著高于对照组(75.22%)(P<0.01)。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皮疹2例,治疗后消失,无其他不良反应。治疗组2周后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复查凝血系列(APTT、PT、TT、FIB)、血小板、粪隐血未见异常。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略)

3  讨论         目前研究证实[2-3]血小板在脑梗死钠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普遍以为血栓调节机制是由前列环素I2(PGI2)和前列环H2(PGH2)在血栓素A2(TXA2)合成酶钠作用下形成TXA2,从而使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血管收缩;另一方面PGI2和PGH2又在PGI2合成酶钠作用下转化为PGI2,PGI2抑制血栓形成,使血栓溶解。阿斯匹林是通过抑制TXA2生物合成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钠传统药物。奥扎格雷是一种高选择性TXA2合成酶抑制剂,降低体内TXA2浓度,减少TXA2的生成,使血栓形成过程受到抑制;同时促进PGI2的产生,改善TXA2与PGI2的平衡,并抑制5&mdash;HT活性,因而使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得到抑制,改善微循环,增加梗死区及周围半暗带血液供应,增加脑血流量和供氧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本组研究显示治疗组NDS改善明显高于阿斯匹林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优于传统阿斯匹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新德.神经病学&middot;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36-537.

[2] 朱海英,冷振璞,王敏忠,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附黎附分子&mdash;1、P选择素钠改变及其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335.

[3] 刘 洁,罗永杰,余能伟,等.多灶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小板4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28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