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法测定不同采收期苍耳草中总酚酸含量
发表时间:2012-12-24 浏览次数:1225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徐圣秋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徐州221002
雷雨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炮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
李伟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炮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
柏璐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徐州221002
苍耳草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全草,以带总苞的果实和全草入药。苍耳草别名为卷耳、地葵、常思、进贤菜、喝起草、佛耳、野茄、痴头婆、粘粘葵、苍子棵等,具有祛风散热、除湿解毒之功效,民间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头风、头晕、鼻渊、目赤、目翳、风湿痹痛、拘挛麻木、风癞、疗疮、疥癣、皮肤骚痒、痔疮、痢疾等症[1-3]。全草主要含隐苍耳内酯、苍耳内酯等倍半萜内酯以及咖啡酸、1,4-二咖啡酰奎宁酸等酚酸类成分[1]。苍耳全国均有分布,其主要产区有山东的荣城、文登、荷泽,江西宜春,湖北黄岗、孝感,江苏苏州、徐州,安徽等[4]。笔者对江苏徐州不同采收期苍耳草进行分析研究。
近年来有研究报道[5-6],酚酸类化合物在药理学方面可作为利胆剂和中枢兴奋药,总酚酸具有抗炎、镇痛以及抗过敏作用等。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HA)为众多药材和中成药抗菌解毒、消炎利胆的主要有效成分,同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为了临床更科学、合理的用药,因此,实验建立了苍耳草不同采收期总酚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样品来源 苍耳草药材采自江苏徐州,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陈建伟教授鉴定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liiurn sihiricum Patr.的干燥地上部分。药材来源及采收时间见表1。 表1 样品采集情况
1.2 材料 仪器:Mettler Toledo AG285 十万分之一天平;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TU-1800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试剂: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水为蒸馏水,绿原酸对照品(Carl Roth OHG 75 Karlsruhe-West,批号:7ba-13)。
2 方法与结果
2.1 苍耳草总酚酸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绿原酸对照品4.4 mg,置10 ml量瓶中,用50%甲醇水溶液溶解,定容,作为绿原酸对照品溶液(0.44 g/L)。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1~6号苍耳草药材适量,20~22℃自然风干,粉碎后过六号目筛,精密称取药材粉末100 mg,置25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 50%甲醇,称重,85℃水浴回流加热1 h,放置室温,用50%甲醇补足原重。离心后移取上清液2 ml置于10 ml棕色容量瓶中,定容,作为供试品溶液。
2.1.3 检测波长的选择 将绿原酸对照品溶液和2号供试品溶液于200~400 nm进行扫描,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均在326 nm处有最大吸收峰,故检测波长选择为326 nm。
2.1.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绿原酸对照品溶液50、100、200、300、400 μl分别置于1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50%甲醇定容,以对照品溶液浓度c为纵坐标,326 nm测得的光密度(D)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线性回归方程为c=0.0185D-0.0001,R2=0.9988,绿原酸浓度在0.0022~0.0176 g/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见图1。
2.1.5 精密度试验 取2号供试品溶液,于326 nm处测定光密度,连续测定6次,结果RSD为0.42%(n=6),说明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图1 线性关系考察
2.1.6 稳定性试验 取2号药材制成的供试品溶液每隔1 h于326 nm处测定光密度,结果供试品溶液在6 h内稳定,RSD为0.68%(n=6)。
2.1.7 重现性试验 精密称取2号药材粉末100 mg,共5份,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操作,于326 nm测定光密度,结果RSD为0.98%(n=5),表明本方法重现性良好。
2.1.8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2号药材粉末50 mg,共5份,置于100 ml圆底烧瓶中,加50%甲醇25 ml,加入浓度为4.4 mg/L绿原酸溶液25 ml,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操作,于326 nm处测定光密度,结果平均回收率为102.91%,RSD为2.45%(n=5),结果见表2。
2.2 总酚酸的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1~6号药材粉末各100 mg,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操作,在326 nm处测定光密度,将数据代入标准曲线计算出药材中总酚酸的含量,结果见表3。表2 绿原酸加样回收率试验(n=5) 表3 样品总酚酸含量测定(n=5)
3 讨 论
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绿原酸为参照、在波长326nm处测定总酚酸含量,其可行性分析结果证实:此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稳定性、加样回收率、线性关系均较好。
不同采收期的苍耳草中总酚酸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以5月份含量最高,5月份之后随生长期的延长含量逐渐降低,8月份后又逐渐升高,至9、10月份趋于平稳。不同的生长期、植株形态、光照时间、温度可能是引起苍耳草中总酚酸含量变化的因素。
作为药用,苍耳草的采收季节还要结合其他有效成分的含量、药材产量、综合评定方可确定。
【参考文献】
[1] 南京中医药大学汇编.中药大辞典·上册[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86.
[2] 沈连生.中药图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7.
[3] 孟繁智.新编中草药图谱大典(上卷)[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3:590.
[4] 朱圣和.中国药材商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66.
[5] Ellnain M,Wojtaszek G.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of phenolic acids from Ginko biloba L.leaves collected within vegetative period[J].J Liq Chrom & Rel Technol,1999,22(9):1457-1471.
[6] 张鞍灵,马琼,高锦明,等.绿原酸及其类似物与生物活性[J].中草药,2001,32(2):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