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药理学》

附炎栓的抗炎药理作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2-12-10  浏览次数:1089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古秋莉   730050甘肃省中医院

李喜香   730050甘肃省中医院

材料与方法 验动物:Wistar大鼠,雄性,体重200~250g。试验条件:室温22~25℃,相对湿度65%,自由进食、饮水。

药物和试剂:附炎栓,3g/ml,角叉菜胶,以蒸馏水配制成1%混悬液。0.5ml/(L·kg体重),现配现用。阳性对照药:醋酸地塞米松片。配制方法:取适量醋酸地塞米松片,溶于蒸馏水中制成混悬液,灌胃给药,剂量为4mg/kg。野菊花栓(每粒2.4g)。配制方法:取适量野菊花栓溶于蒸馏水中制成混悬液,灌胃给药,剂量为1.5g/kg。戊巴比妥钠。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

方法:①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2,3]: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附炎栓小、中、大3个剂量组;地塞米松组、野菊花栓组。大剂量组:3.6g/kg体重,取浓缩液用蒸馏水稀释至浓度为600mg/ml。中剂量组:1.8g/kg体重,取600mg/ml液用蒸馏水稀释至浓度为300mg/ml。小剂量组:0.6g/kg体重,取300mg/ml液用蒸馏水稀释至浓度为150mg/ml。中剂量为临床等效剂量,相当于临床人用剂量的6倍。各给药组均按1.0ml/100g体重灌胃给药,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蒸馏水,每日给药1次,连续5天给药60分钟后测定足跖肿胀度和肿胀百分率。先测定每只大鼠左后肢足跖容积,并按0.5ml/kg体重向其足跖内注射1%角叉菜胶,约0.1ml/只。分别于注射后1小时、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测定足跖容积,按下列公式计算足跖肿胀度和肿胀百分率:肿胀度=致炎后足跖容积-致炎前足跖容积;肿胀百分率=肿胀度/致炎前足跖容积×100%。②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的影响[4,5]: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对照组;附炎栓片小、中、大3个剂量组;地塞米松组、野菊花栓组。各组均按10ml/kg体重灌胃给药,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蒸馏水,每日给药1次,连续14天。用逐步稀释法配制:大剂量组:6.0g/kg体重,取浓缩液用蒸馏水稀释至浓度为600mg/ml。中剂量组:3.0g/kg体重,取600mg/ml液用蒸馏水稀释至浓度为3 00mg/ml。小剂量组:1.5 g/kg体重,取300mg/ml液用蒸馏水稀释至浓度为150mg/ml。中剂量为临床等效剂量,相当于临床人用剂量的6倍。将大鼠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3ml/kg)麻醉,束缚仰卧固定,在各鼠的左右鼠腹股沟部用碘酒消毒,75%酒精脱碘,无菌操作下沿下腹中线切开腹壁,切口长约1cm,用镊子将2粒灭菌棉球(每粒50mg,上加硫酸庆大霉素0.1ml)分别植入两侧腹股沟皮下,随即缝合皮肤切口,腹腔注射硫酸庆大霉素0.1ml/只。第15天脱颈椎处死大鼠,取出两侧腹股沟棉球,剔除脂肪组织后称湿重并作记录,而后置于60℃烘箱中干燥24小时再次称重,记录棉球的干重。按下列公式计算平均抑制率:平均抑制率1(湿重)=(各组湿重-模型组湿重)/模型组湿重/100%;平均抑制率2(干重)=(各组干重-模型组干重)/模型组干重/100%。

统计学分析:实验数值采用X±S表示,运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析。 结果   附炎栓对角叉菜胶致大鼠左足跖肿胀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大鼠足跖皮内注射角叉菜胶后,鼠爪呈红、肿、热、痛等早期急性炎症反应;附炎栓3.0、6.0g/kg灌胃给药均可显著减轻大鼠角叉菜胶致炎后1小时、2小时、4小时、6小时及8小时的急性炎症反应,使足跖肿胀度和肿胀率显著降低(均P<0.05),除外3.0g/kg组大鼠角叉菜胶致炎后4小时的足跖肿胀度;1.5g/kg组对大鼠足跖肿胀度和肿胀率无显著影响(P>0.05)。

附炎栓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的影响:在大鼠两侧腹股沟皮下植入灭菌棉球,14天后产生肉芽增生现象。阳性对照药地塞米松和野菊花栓均可显著降低棉球的干重、湿重(P<0.001),抗炎作用显著。附炎栓1.5、3.0、6.0g/kg灌胃给药均可显著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减轻慢性炎症反应,使棉球的干重与湿重显著降低(P<0.05),其中以6.0g/kg作用最为显著。

讨论

附件炎属中医“带下病”范畴,主要是外感湿热毒邪,七情内伤,劳倦过度,脏腑虚损,气血失调,湿热毒邪夹瘀。附炎栓是栓剂,可通过直肠黏膜吸收,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痉挛缓解,改善组织营养,提高机体新陈代谢以利炎症吸收。 药物不经口服,不经肝脏,由静脉丛直接进入下腔静脉,既避免了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又减轻肝脏负担,无毒副作用。本实验通过大鼠足肿胀实验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观察到附炎栓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和棉球肉芽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证明附炎栓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为临床治疗附件炎提供了药效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喜香.附炎栓的研制与临床观察.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1):1034.

2 中药新药研究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

3 徐叔云,卞如濂.药理实验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 李连达,等.中药新药药效学研究指南.卫生部药政局.

5 王北婴.中药新药研制与申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