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通管胶囊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的药效学研究
发表时间:2012-12-20 浏览次数:1220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李桂 河北省石家庄平安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021
李桂宅 河北省石家庄平安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021
贾凤新 河北省石家庄平安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021
武大勇 河北省石家庄平安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021
田鹏雪 河北省石家庄平安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021
张蕾 河北省石家庄平安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021
桃红通管胶囊(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黄柏、鱼腥草、路路通、王不留行等中药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血瘀热毒所致的带下有味、小腹坠胀疼痛、输卵管不通、痛经等症。我们针对其主要功效进行了药效学研究,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与试剂 桃红通管胶囊(0.42g.粒,石家庄平安医院提供,批号060306);复方丹参片(山西新双鹤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4032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mg.mL,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31110);醋酸泼尼松片(5mg.片,上海信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40801);元胡止痛片(广西半宙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31110)。使用时用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配成所需浓度的混悬液备用。二甲苯(分析纯,天津市东丽区天大化学试剂厂生产,批号20030206)。
1.2 动物 昆明种小鼠,体重18~20g,雌雄各半,动物合格证号:SCXK(冀)2003-01-002;SD大鼠(二级),230~250g,雌性,动物合格证号:SCXK(冀)2003-01-003。均由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3 仪器 全自动自清洗血流变仪LBY-N6B(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生产);FA2004电子天平(上海精科天平)。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用SPSS10.0for window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 检验)。
1.5 实验方法
1.5.1 桃红通管胶囊对输卵管炎性阻塞模型大鼠输卵管通畅情况的观察[1]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造模组50只。试验对造模组大鼠用戊巴比妥钠(25mg.kg)麻醉,腹部剪毛,碘酒、酒精消毒,打开腹腔,于子宫靠近输卵管处分别向两侧输卵管内注入15%苯酚糊剂0.01mL,缝合创口。术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桃红通管胶囊小、中、大剂量组,阳性药复方丹参片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大鼠10只。术后第2日开始灌胃给药,容量10mL.kg(具体剂量见表1),连续30日。从子宫向输卵管注入稀释美兰溶液,检查输卵管通畅情况。
1.5.2 桃红通管胶囊对输卵管炎性阻塞模型大鼠血流变学的影响的观察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同1.5.1,末次给药后30min,分别将50只大鼠用20%乌拉坦麻醉,腹主动脉取血,用于测定血流变学指标。
1.5.3 桃红通管胶囊的抗炎作用[2]
1.5.3.1 桃红通管胶囊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的观察 将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桃红通管胶囊小、中、大剂量组及阳性药醋酸泼尼松组(具体剂量见表3),给药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7日,每日1次,模型对照组灌予等量蒸馏水,末次给药后30min,分别在小鼠右耳两面涂以二甲苯0.05mL.只,左耳作对照,15min后处死动物,用直径6mm的打孔器将双耳同部位切下,用FA2004电子天平称重,以左、右耳片重量之差为肿胀度,计算各组肿胀度。
1.5.3.2 桃红通管胶囊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的影响观察 SD大鼠在乙醚浅麻醉无菌条件下做腹部切口,将20mg的灭菌棉球植入两侧腹股沟皮下。术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桃红通管胶囊小、中、大剂量组及阳性药醋酸泼尼松组,给药组连续灌胃给药7日(具体剂量见表4),末次给药后30min,将大鼠断头处死,剥离并取出棉球肉芽组织,于60℃烘箱内干燥12h后 称重,减去原棉球重量,即肉芽肿净重。
1.5.4 桃红通管胶囊的镇痛实验[2]
1.5.4.1 对小鼠热板法痛阈值的影响 调节恒温水浴,使水温恒定在(55±0.5)℃,将500mL烧杯放入其中,使烧杯底部接触水面。试验时每次取小鼠1只,放入烧杯内,记录自放入烧杯开始至出现舔后足所需时间(s),作为痛阈值,依次测定各小鼠的痛阈值进行预选(凡30s内不出现舔足者弃之不用)。将预选合格的5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桃红通管胶囊小、中、大剂量组及阳性药元胡止痛片组。给药组连续灌胃给药7日,容量为0.2mL.10g体重(具体剂量见表5),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于末次给药后30、60、120min测定每鼠痛阈值(若小鼠在热板上60s仍无痛觉反应,应取出,按60s计)。
1.5.4.2 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同1.5.4.1,末次给药后30min,每鼠分别由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2mL,观察并记录注射醋酸溶液后30min内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腹部收缩内凹,伸展后肢,臀部抬高,蠕动)。
2 结 果
2.1 桃红通管胶囊对输卵管炎性阻塞大鼠输卵管通畅情况的影响 见表1。表1 桃红通管胶囊对输卵管炎性阻塞大鼠 输卵管通畅情况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1可见,模型对照组大鼠输卵管未通畅例数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1),说明两侧输卵管内注入15%苯酚糊剂0.01mL可致输卵管炎性阻塞。桃红通管胶囊大、中、小剂量组及复方丹参片组大鼠输卵管未通畅例数均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减少(P<0.05,P<0.01)。
2.2 桃红通管胶囊对输卵管炎性阻塞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见表2。表2 桃红通管胶囊对输卵管炎性阻塞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2可见,模型对照组大鼠高、低切全血比黏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P<0.01),说明输卵管炎性阻塞大鼠出现血流变学指标异常。桃红通管胶囊大、中、小剂量组大鼠全血比黏度(低、高切)均较模型对照组大鼠降低(P<0.05,P<0.01),红细胞比积和血浆比黏度各组均无明显差别。可见桃红通管胶囊对15%苯酚糊剂所致输卵管炎性阻塞大鼠全血比黏度(高、低切)均有降低作用,增加通畅输卵管条数。
2.3 桃红通管胶囊的抗炎作用观察结果[2]
2.3.1 桃红通管胶囊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见 表3。表3 桃红通管胶囊对二甲苯致桃红通管胶囊小剂量由表3可见,桃红通管胶囊大、中、小剂量组小鼠耳肿 胀度均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轻(P<0.05,P<0.01)。
2.3.2 桃红通管胶囊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见表4。表4 桃红通管胶囊对大鼠棉球由表4可见,桃红通管胶囊大、中、小剂量组大鼠肉芽肿干重均较模型对照组大鼠低(P<0.05,P<0.01),表明其灌胃给药均可抑制慢性肉芽肿的增生。可见,桃红通管胶囊可明显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的耳肿胀,表明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2.4 桃红通管胶囊的镇痛实验结果
2.4.1 桃红通管胶囊对小鼠热板法痛阈值的影响 见表5。表5 桃红通管胶囊对小鼠热板法痛阈值的影响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5可见,桃红通管胶囊组小鼠痛阈值明显较模型对照组小鼠高(P<0.05,P<0.01)。
2.4.2 桃红通管胶囊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见表6。表6 桃红通管胶囊对醋酸所致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由表6可见,桃红通管胶囊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少于模型对照组(P<0.01)。可见,桃红通管胶囊对小鼠热板致痛的痛阈值有提高作用,能明显减少小鼠扭体次数,说明 该复方中药对疼痛有明显镇痛作用。
3 讨 论
输卵管阻塞性疾病在整个不孕症人群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属难治性不孕的范畴。本病的发病部位在输卵管,临床多伴有少腹疼痛或胀坠感等,经期尤剧。妇科检查附件有压痛,并条索样增厚。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湿热毒邪从阴部上行客于胞宫,与瘀血浊液搏结,形成血瘀,瘀阻胞脉胞络,致冲任不通,胞脉阻塞而发为本病。病机在于湿热导致血瘀,日久成瘀,亦有因寒湿凝滞成瘀者。现代医学认为,输卵管阻塞多因急慢性输卵管炎或盆腔炎所致,使输卵管腔及周围组织出现炎症渗出、水肿、粘连,最终导致输卵管阻塞。而盆腔感染是引起输卵管病变最常见的原因,感染可以破坏输卵管内膜,形成瘢痕,造成输卵管阻塞或使管壁僵硬及输卵管周围粘连,输卵管扭曲,改变其与卵巢的关系,影响摄卵,造成不孕。中医辨证为瘀血停滞胞宫,损及冲任。治疗当以活血化瘀通络为主。桃红通管胶囊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药、路路通、王不留行等活血化瘀通络以改善输卵管粘连部位的血液循环;黄柏、鱼腥草、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促进炎症的消散及炎性渗出物的吸收;荔枝核理气通络止痛,善走下腹两侧,引药直达病所。可见,桃红通管胶囊以活血化瘀为主配合理气行滞、清热解毒之中药,达到了抑菌、抗炎、松解粘连的作用。通过上述治疗可以使患者血液流变学发生变化,从而改善患者血液循环障碍及黏滞状态,促进炎症吸收,盆腔粘连松解,使慢性炎症得以治愈。结合输卵管通液治疗后,阻塞的输卵管得以通畅,子宫血供丰富为运送精子,摄取卵子及运送受精卵到宫腔着床提供良好条件。
本实验从桃红通管胶囊改善输卵管炎性阻塞模型大鼠全血比黏度(高、低切),增加通输卵管条数;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明显抑制小鼠对化学刺激和热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炎症反应等方面。验证了其活血祛瘀、清热解毒、通络止痛的功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了药理依据。
【参考文献】
[1] 徐昕,梅乾茵,张明瑛.妇科消炎片对大鼠输卵管炎性阻塞影响的实验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2,19(4):26-28
[2]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6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