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内科学其他学科》

16层螺旋CT泌尿系统造影技术和应用

发表时间:2011-08-02  浏览次数:787次

  作者:张辉,刘远健,袁知东,江锦赵,江国银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影像中心,广东 深圳

  【摘要】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统造影中的技术与应用。 材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在2006-2007年有临床症状并行泌尿系统螺旋CT扫描的病例68例,扫描包括常规薄层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所有数据传输到Vitrea后处理工作站进行MPR、CPR、VR及MIP等三维重建。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重建出双肾、输尿管和膀胱三维图像,能旋转、切割、放大等清晰显示泌尿系统整体和局部细微结构、形状、走形及与周围组织关系。 结论 采用适当的扫描方法和重建方法,16层螺旋CT泌尿系统成像有明显的优势能满足临床应用。

  【关键词】 16层螺旋CT,泌尿系,三维成像,CTU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6层螺旋CT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逐渐普及到各级医院的工作中。16螺旋CT扫描速度快、层厚薄,能够进行真正的各向同性三维重建,为临床应用带来新的技术。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16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资料来探讨16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统中的技术与应用。

  材料与方法

  一般材料 本组68例患者,男38例,女30例,年龄18-56岁,平均32岁,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腹部包块、腹痛、血尿、尿急、尿频、尿痛或尿石等症状。

  扫描技术 采用东芝Aquilion 16层螺旋CT。扫描参数 120KV,350MA,0.5S,HP 15 ,1mm*16 。患者当日禁食,扫描前1小时口服清水800-1000ml,仰卧位,范围自肾上极至耻骨联合。先进行常规平扫,再采用MEDRAD高压注射器,经前臂4ml/S注射碘海醇80-100ml,采用Surestart造影剂追踪技术,选择检测造影剂CT值ROI为肾上极层面主动脉,当CT值达120自动启动动脉期扫描,50S后进行静脉期扫描。扫描完成后嘱病人下地走动、排尿,约半小时后再进行延时期扫描。

  图像处理技术 所获数据进行有效层厚1mm, 间隔 0.8mm, FC10, USO过滤重建,图像传输到Vitrea工作站。平扫期主要重建泌尿系MPR、CPR图像,动脉期主要重建肾脏及血管MPR、CPR、VR、MIP图像,静脉期及延时期重建整个泌尿系MPR、CPR、VR、MIP图像。

  结果

  所得数据均成功进行了三维重建,所获图像均能满足临床需要。68例患者中41例有泌尿系结石,28例为肾结石,13例输尿管结石,MPR、CPR图像均能显示结石部位、大小及输尿管有无扩张(图1)。12例泌尿系占位病变,MPR、VR、MIP图像显示了占位部位、大小、形状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等(图2)。6例肾血管病变,MPR、VR、MIP等均可显示病变程度、范围(图3)。输尿管扩张及占位等13例,CPR可全程显示输尿管扩张、积水、管壁及占位位置、范围等(图4)。双肾盂输尿管畸形及马蹄肾、异位肾等其他异常病例8例(图5),三维图像均清楚显示。

  讨论

  泌尿系统位于腹膜后,与周围组织缺乏明显对比。以往影像学检查以KUB、IVU和B超为主。但检查条件要求高,易受腹部条件的影响,不能完整显示整个泌尿系统,容易漏掉小病灶,造成阳性率及诊断率不高,如KUB诊断结石的准确性仅为69%①。16层螺旋CT应用时间不长,其扫描方式与以前有所不同,同时拥有强大的三维后处理能力。我们采用1mm层厚进行全尿路扫描,根据情况采用尿路平扫、动静脉期增强加延时期扫描,并对数据进行各期各种三维重建,能大大提高阳性率和诊断率。

  三维重建是扫描所获得的原始数据经计算机程序处理并重现出直立的立体图像。具体技术有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NP)、仿真内镜技术(VE)、容积显示(VR)和射线总和投影(RAYSUM)及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等②。我们要根据各期特点和目的选择适合的技术进行图像重建。

  16层螺旋CT尿路平扫,患者一次屏气,自肾上极至耻骨联合,可在6S内完成。获得图像主要进行MPR和CPR图像重建。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准确的发现结石并明确大小、形状、位置及尿路有无扩张积水。而CPR重建可以以矢状位为参考像,通过鼠标沿着尿路走形画线,最后重建出全尿路图像。它能清楚显示尿路与周围组织、血管钙化、淋巴节等的关系。其缺点是尿路无扩张者成像多不理想,一般多见于尿路中下段,但对诊断影响不大。必要时可嘱患者检查前口服呋塞米,尿路既能全部显影。

  动静脉期尿路扫描本组病例经过统计动脉期开始时间在20-25S,静脉期开始时间在70-75S。肾脏动脉及皮髓质分别充分显影,输尿管壁及膀胱壁也分别显影,对比良好。本期主要进行VR、MIP、CPR等重建,重建图像可以根据需要从各个角度观察,能全面了解病变情况。可以准确显示尿路血管性病变及占位性病变的部位、外形、范围等,肾动脉可以显示4~5级的分支,完全可以满足临床上对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的需要③,也能准确的判断双尿路、异位肾、萎缩肾等变异。

  CTU检查的延迟期扫描尚没有统一的规范,在延迟30min后扫描满意率达到较高水平,60min后满意率变化较小④-⑤。我们采用嘱患者下床排尿走动,待再次憋足尿后再行扫描的方法,时间在40-60min,扫描效果令人满意,仅部分重度积水患者没有充盈或充盈不全,但都未影响诊断。本期全尿路造影剂充盈,对比鲜明,可以进行各种三维重建,能充分显示尿路走行、形态。对动静脉期显示不佳的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占位,本期都能看到高密度造影剂中的充盈缺损,边缘显示清楚,范围显示明了。平扫无法发现的阴性结石,本期也可通过造影剂中断现象予以判断。但是过高的造影剂容易掩盖小的占位和结石,应当引起注意。采用MIP技术图像对比度较高,能充分显示显示尿路内部影像信息,可以减少漏诊,应避免单纯使用VR或SSD技术。

  在泌尿系造影检查中,影像图像质量的主要是扫描层厚和重建参数。扫描层厚是最主要因素,扫描层厚增加,所获得三维图像锯齿伪影明显;层厚太薄则噪声变大,重建后图像也不令人满意。16层螺旋ct采用1mm层厚扫描,所获图像已经能满足需要。图像重建时重建间隔小于层厚,使得数据重叠,所获得图像要好于层厚间隔相等时图像。再通过减小ROI、适当使用平滑技术则获得图像会更完美。

  综上所述,16排螺旋CT扫描速度快,层厚薄,通过适当扫描技术所获的图像完全能满足于临床需要,大大优于其它检查方法,是泌尿系疾病检查一个重要手段。

  图1a-b肾脏平扫VR三维图像显示双肾盂肾盏结石,能清晰显示结石部位和数量。图1c-d 尿路MIP图像和CPR图像显示输尿管上部结石,输尿管全程显示,结石上部输尿管扩张 。

  图2a 肾脏MPR图像显示右肾区巨大占位病变,增强明显,侵犯肝区、腹主动脉等。图2b MPR图像显示双肾巨大错构瘤病变,肾脏已经无法正常显示,瘤体充满腹腔。图2c 肾脏MIP图像显示右肾下极占位病变,并清晰显示多只供血血管。图2d MPR图像显示左肾下极占位病变,强化明显,同侧肾盂积水,肾脏增大。

  图3a-b 肾脏动脉期图像VR三维图像显示左侧肾动脉狭窄,肾脏供血不足不显影,d为b的CPR图像,双侧肾动脉显示,可以看到左侧明显狭窄,肾皮质显影不足。图3c 肾脏动脉期MIP图像显示右肾动脉发出分支供应肝内肿瘤病变。

  图4a 输尿管平扫与增强CPR图像显示输尿管全程,输尿管扩张,输尿管开口及下部各见一结石,输尿管壁增强清晰显示无明显占位病变。图4b 输尿管CPR图像显示肾盂输尿管重度积水、迂曲,输尿管开口出狭窄,膀胱镜显示开口出占位病变。图4c 尿路CPR和VR图像显示巨输尿管,全尿路重度积水迂曲变形。图4d MPR图像显示输尿管中下段占位病变,并侵犯周围组织,上段输尿管扩张积水。

  图5a 肾脏动脉期VR图像显示马蹄肾,下端融合,双肾扭转。图5b 动脉期VR图像显示盆腔内移植肾,髂动脉供血,肾脏显示良好。图5c 肾脏静脉期VR图像显示左侧双肾盂输尿管。图5d MPR显示盆腔内异位肾,位于膀胱上方,输尿管清晰显示。

  ① 殷瑞根 王冬青 低剂量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结石中的初步应用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16(11)

  ② 张修风 黄志鹏 多层螺旋CT在鼻骨骨折的诊断应用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6,第4卷第一期

  ③ 李天然 钱根年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第3卷第3期

  ④ 秦民益 郭宏骞 16排螺旋CT泌尿系的三维重建技术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16(12)。

  ⑤ 张学敏 李翠华 60例尿路梗阻患者静脉尿路造影延迟显影与观察时间的研究 使用医技杂志 2005,第12卷第6期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