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内科学其他学科》

脑脊液阿立新兰染色在隐球菌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

发表时间:2014-08-11  浏览次数:1461次

隐球菌系环境腐生菌, 常引起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膜炎/脑膜脑炎)是隐球菌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及其高病死率的最主要的原因,病死率高达 20%~30%[1]。目前隐球菌脑膜炎确诊主要依靠脑脊液中病原体检测,临床常用病原体检测方法包括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脑脊液细胞学MGG染色、阿立新兰染色。选择确诊的隐球菌脑膜炎48例,分析脑脊液阿立新兰染色在其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确诊的隐球菌脑膜炎48例,男29例,女19 例,平均年龄(43.9±20.3)岁,病程4~365 d。48例患者有头痛患者48例,发热患者21例,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1例。体检脑膜刺激征阳性者4例。病程中有意识障碍者2例。所有病例经脑脊液细胞学MGG染色、涂片墨汁染色和阿立新兰染色检查发现新型隐球菌而确诊。其中1例尚合并有隐球菌肺炎,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IV)1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 例,合并结缔组织病2例。

1.2 方法 1.2.1 阿立新兰染色:用移液枪吸0.2 ml送检脑脊液加入FMU-6 粟式离心机,离心沉淀(700 r/min,3 min)。阿立新兰染色液(阿立新兰1 g,3%醋酸100 ml)滴染(10 min)。流水冲洗,自然凉干,镜检。 1.2.2 涂片墨汁染色:取脑脊液3~5 ml置于普通试管中,以2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弃去上清液,把脑脊液标本与墨汁按一定比例(9:1)混匀染色至波片上,镜下观察,若见菌体周围有宽大透明的荚膜,即为隐球菌。

1.3 纳入标准:临床有发热、头痛;脑脊液普通墨汁染色、细胞学MGG染色及阿利新兰染色中任意一种检出隐球菌,抗真菌治疗有效者纳入。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胞学: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检测44 例高于180 mm H2O(1 mm H2O=0.0098 kPa)。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细胞学分类均呈混合细胞反应,其中30例呈淋巴细胞为主的混合细胞反应,细胞学分类提示小淋巴细胞与激活型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大于50%,最高达95.5%;5倒患者脑脊液嗜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大于50%,最高达81%;其余13例单个核细胞均多于多个核细胞,见表1。

2.2 隐球菌检测:首次脑脊液阿立新兰染色法及涂片墨汁染色法对隐球菌的检测结果见表2。4 8 例患者脑脊液检测结果提示墨汁染色诊断隐球菌脑膜炎的灵敏度为68.8%(95%可信区间为67.92%~69.68%)(n=33/48);阿立新兰染色诊断隐球菌脑膜炎的灵敏度为95.8% (95%可信性区间为95.64%~95.97%)(n=46/48)。数据表明,阿立新兰染色诊断隐脑的灵敏度高于墨汁染色,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脑膜炎,简称隐脑,常亚急性或慢性起病。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缺乏特异性,临床极易漏诊、误诊[2-4]。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是目前最常用的隐球菌检测方法,可以快速、早期诊断隐球菌病但阳性率低。对脑脊液样本采用玻片离心沉淀法收集后进行墨汁染色可以增加镜检的灵敏度,但是淋巴细胞溶解产生的伪粒子可造成假阳性结果,髓小球、脂肪小滴、组织细胞可造成假阴性结果[5]。多糖荚膜是隐球菌细胞壁的独特成分,使用特异性染色方法通过观察多糖荚膜阳性可以诊断隐球菌脑膜炎。阿利新兰染液可以使隐球菌荚膜内的酸性黏多糖着色,所以阿立新兰染色对于隐球菌是特染,而且对其他炎细胞不表达,染色对比清晰,见图1,特异性高。本组病例中46例阿立新兰染色首次即为阳性,阳性率为95.8%,说明如有条件行此项检查是防止漏诊的有效手段。本组试验结果显示,脑脊液阿立新兰染色检出隐球菌较传统的涂片墨汁染色法检出率更高,特异性更强。因此,对疑似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例除常规进行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外,应将脑脊液阿立新兰染色列为又一常规检查。对于治疗后期隐脑患者,脑脊液中隐球菌数量少,且多数隐球菌荚膜缺陷,阿立新兰染色不能检出,玻片离心沉淀法MGG染色可以使隐球菌富集提高检出水平,对患者的维持期用药提供实验室证据,三种染色方法结合使用,可减少隐球菌的漏诊、误诊[6]。综上所述,经典的脑脊液墨汁涂片检出隐球菌是确诊隐脑最常用的方法,但该法的阳性率并不高,且常出现假阳性。而阿立新兰染色对隐球菌是特染,同时对其他炎细胞不表达。方法简便,准确性高,特异性强,对减少漏诊有价值,值得推广。

4 参考文献

[1] Bicanic T,Harrison TS.Cryptococcal meningitis[J].British Medical Bulletin,2004,72(1):99.

[2] 万均成,文 芳.在细胞计数板中直接识别脑脊液隐球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06,21(6):504.

[3] 赵汝芬,肖向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4例误诊分析[J].临床荟萃,2007,22(7):506.

[4] 王志娇,肖 农.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l7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8,37(24):2824.

[5] Chayakulkeeree M,Perfect JR.Cryptococeosis[J].Infect Dis Clin N Am,2006,20(3):507.

[6] Sugiura Y,Homma M,Yamamoto T.Difficulty in diagnosing chronic meningitis caused by capsule-deficient Cryptococcus neoformans[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5,76(10):1460.

[收稿日期:2014-05-20 编校:郑英善]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