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心血管病患者家属抑郁焦虑程度的分析与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1-06-08 浏览次数:361次
作者:宫欣欣 作者单位:257091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 心血管病,抑郁焦虑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新的健康定义内涵的深化,护理工作日趋复杂,护士职能范围也日益扩大 [1] 。通常我们认为,患者是我们唯一的护理对象,从而往往忽略了与患者家属的亲切交流。孰不知,家属的抑郁焦虑程度也间接地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为避免这一弊端,我们对92例内科心血管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收效颇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均为2000年7~8月住院的内科心血管患者家属,取样92例,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17~72岁,被调查者的职业分布较广,文化程度差别较大(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职业及学历分布 (略)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书面问卷调查法。在统一指导下,本人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解释,然后填写问卷,时间限定在30min内,问卷发放104例,回收92例,回收率88.5%。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的比较用U检验,多组资料的比较用F检验,必要时作q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抑郁焦虑的程度 有94%的家属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平均出现的焦虑症状为(50.6±1.687)项,其中出现中度以上焦虑症状为60%,出现偏重度以上焦虑症状为30%,出现频率最高的抑郁焦虑程度见表2。
表2 出现频率最高的抑郁焦虑程度(略)
2.2 与家属抑郁焦虑相关的因素 (1)病情的轻重与家属抑郁焦虑程度的关系:危重病人家属的抑郁焦虑评分40.6±0.4。明显高于轻症者家属的焦虑程度26.9±7.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角色与抑郁焦虑的关系见表3。结果示:患者家属与同事,朋友与父母子女之间差异较为显著,q=4.32,P<0.05。
表3 不同家属焦虑评定结果(略)
3 讨论
3.1 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要想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必须先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一个人某时或某段时间里自我感觉好坏的心理状态 [2] ,心理状态多包括平静,心烦意乱,抑郁焦虑,恐惧等。根据心理状态的性质、程度,合理采用心理护理的对策,护理人员要正确对待患者家属,使家属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3.2 “疲乏无力”是患者家属出现频率最高的抑郁焦虑症状 占94.6%。对于这一症状多选择休息。因此,在病区内安置备用床供患者家属休息也是非常必要的。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有78%的家属在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自己的情绪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厌食,这说明患者家属对抑郁焦虑症状没有足够的应对能力,所以建议家属选择合 理的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正确对待疾病的发展变化,为给患者提供有效的支持奠定基础。
3.3 帮助患者进行角色确认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与患者关系越亲近,其抑郁焦虑程度越高,因为心血管患者大多为老年人,人越老对配偶的依赖性越高。所以护理人员对患者配偶更应该态度和蔼,以减轻他们的抑郁焦虑情绪。
4 护理措施
4.1 抑郁的特征性症状及护理措施 抑郁的特征性症状为:(1)对患者病情的悲观;(2)失眠;(3)食欲不振。无论原发或继发的抑郁反应,由于家属情绪低落,往往导致患者自我贬抑,影响康复与治疗。所以,我们护士应熟知上述症状,察言观色主动接近家属,提高心理护理的语言技巧,洞悉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做到态度真诚、亲切,语言温柔委婉。
4.2 焦虑反应的特征性症状及护理措施 焦虑的特征性症状为:(1)紧张不安;(2)易怒;(3)伴发躯体症状包括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胸闷,过度呼吸,骨骼肌紧张,头痛等和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如多尿,肠蠕动加快,腹泻等 [3] 。由于家属过分紧张,戒备,对病情难免产生歪曲的判断,因此,护士的一言一行稍有不慎,就会加重家属的焦虑程度。这就要求我们护士要与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他们的信任,尽可能帮助他们找出焦虑原因,采取相应护理,以消除紧张情绪。
参考文献
1 吴渭虹,张立红.护理行为对住院病人心理影响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1999,106-107.
2 梅清海,孙兴华.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13.
3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9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