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对海岛渔民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1-06-01 浏览次数:401次
作者:朱吉基 作者单位:普陀中医院,浙江舟山 316100)
【摘要】 观察辛伐他汀对海岛渔民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测定52例海岛渔民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mg,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浆hs-CRP浓度,并与常规治疗5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52例高血压患者经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血浆hs-CRP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及对照组(P<0.01)。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海岛渔民高血压患者的血浆hs-CRP浓度。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高敏C反应蛋白 高血压
高血压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而炎症则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1]。C反应蛋白是一种炎性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itve protein, hsCRP)水平可预测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稳定斑块和减少炎症反应是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非降脂作用之一[2]。本文旨在观察辛伐他汀对海岛渔民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选择2004年2月至2005年3月海岛渔民高血压患者104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5~63岁(平均47±6.5岁)。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52),年龄45~61岁(平均49±6.5岁)和常规治疗加辛伐他汀组(n=52),年龄47~63岁(平均50±4.5),所有患者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年龄、血压、心率、血脂水平及血浆hs-CRP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类等,两组用药种类和剂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并从我院体检中心选择同期临床特征相似健康男性渔民作为健康对照组(n=52),年龄42~61岁(平均48±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无急性炎症或感染,无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等。
1.2 治疗方法:辛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加用辛伐他汀20mg,每天睡前服用一次。所有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取静脉血进行hs-CRP浓度检测,并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健康对照组的血压、hs-CRP均显著低于两组高血压患者(P<0.01),空腹TC、LDL-C亦均低于两组高血压患者(P<0.05)。两组高血压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见表1)。治疗3个月后,辛伐他汀组TC、LDL-C及hs-CRP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1),HDL-C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1)见表1。表1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诸多研究表明,所有的炎症细胞因子中,CRP是预测心血管危险因素中敏感的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具有与IgG和补体相似的调理和凝集作用,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刺激单核细胞表面的组织因子表达及其他免疫调节功能[3]。C反应蛋白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因子,与动脉硬化的存在和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4]。因此,作为炎症标志物的hs-CRP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有力和独立的预测指标。有报道高血压与炎症亦有明显的相关性[5]。本研究显示,海岛男性渔民高血压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
实验证实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在用药4~6周后就非常明显,但是,他汀类药物在12周内稳定斑块的作用似乎与降脂作用无关,因为此时组织中脂质水平并未发生改变,这可能与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有关[6]。即与他汀类药物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有关。本文显示,海岛渔民高血压患者经过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其血浆hs-CRP浓度显著降低(P<0.01)。其机制可能为辛伐他汀通过降低循环中调节hs-CRP产生的介质如TNF、LK-6等[5]和/或通过降低可以进行氧化的LDL-C的来源来降低动脉局部的炎症,从而降低hs-CRP水平[6]。
【参考文献】
[1]Russell R. Atherosclerosis: an inflammatory disease. N Engl J Med,1999,340:115-126.
[2]Dupuis J, Tardif JC, Cernacek P, et al. Cholesterol reduction rapidly improves endothelial function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The RECIFL trial. Circulation, 1999,99:3227-3233.
[3]杨胜利,何秉贤.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87-188.
[4]Susan G, Lakoski, Mary Cushman,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pressure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 J Am Coll Cardiol, 2005,46:1869-1874.
[5]Musial J, Undas A, Gajewski P, et al.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simvastatin in subjec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Int J Cardiol, 2001,77:247-253.
[6]Tsiara S, Elisaf M, Mikhailidis DP. Early vascular benefits of statin therapy. Curr Mde Res Opin, 2003,19:54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