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早期T波改变临床价值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1-04-27  浏览次数:402次

  作者:陈珍珍 作者单位:平阳县人民医院心电图室,浙江平阳 325400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早期T波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AMI溶栓治疗患者63例,T波早期倒置患者(A组)33例,非T波早期倒置患者(B组)30例;比较两组间肌酸激酶(CK)峰值、出现时间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2组间CK峰值、出现时间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的患者,冠状动脉开通更充分;其可作为评估溶栓成功及预后的指标。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溶栓疗法 心电图 T波倒置

  临床上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成功的标准中,冠状动脉再通在心电图的表现上常常以溶栓后ST段的改变为主,很少注意溶栓早期T波的改变。近年报道[1]AMI溶栓后24h内T波倒置的病例,相关冠脉再通率高,是灌注后心肌获救的表现。本文旨在探讨AMI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63例AMI患者诊断标准符合1979年WHO/LSFC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病例选择及再通标准参照文献[2],其中心电图表现有心室肥厚、束支阻滞、陈旧性心梗及应用心室起搏者予以剔除。全组男53例,女10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3.3±6.21岁;根据溶栓后24h内T波是否倒置(负向T波振幅≥1mm)分为2组。A组T波倒置33例,男28例,女5例,平均年龄55.41±6.97岁;B组T波未倒置30例,男25例,女5例,平均年龄52.10±6.2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史及冠心易患因素等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1.2 溶栓治疗方法:确诊后立即给予口服300mg肠溶阿司匹林,连用3天后改为75mg/d;全部患者采用尿激酶(南京生化制药厂产品)150万U+生理盐水150ml,30min内静脉滴入;24h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1次/12h,连用3天。另外,配合常规扩血管及对症治疗。患者入院后接受心电监护,描记12导联心电图;溶栓治疗2h内,每0.5h行心电图检查1次,以后每1h检查心电图1次至溶栓后24h,24h后改1次/d,连续复查一周(电极位置严格固定)。入院时即查心肌酶谱1次,24h内每3h查一次,以后每天查1次。发病14d左右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VEF。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组患者CK峰值与峰值出现时间比较:见表1。表1 2组患者CK峰值与峰值时间比较注:组间比较P<0.05,P<0.01

  3 讨论

  T波代表着心室的复极过程,它对心室的复极变化非常敏感。很多疾病可以导致T波的变化,如心肌缺血、心肌炎、心包炎、二尖瓣脱垂、束支传导阻滞等。在心肌复极时,缺血区的电位比周围组织的电位小,因此在QRS波为主的导联上出现T波倒置,这种现象可以持续数月。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急性心肌梗死后T波的改变,有资料显示[1]AMI溶栓后24h内T波改变与溶栓再通相关,亦有学者认为[3]AMI后T波改变与左心室功能的恢复相关,本文资料分析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出现T波早期倒置的患者,CK峰值低、CK峰值出现时间较早、LVEF较高。象征心肌再灌注成功,梗死灶缩小,左室功能恢复良好[4]。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T波早期倒置者冠脉再灌注和临床转归均较好,因此,本文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T波早期倒置亦可作为判断冠脉开通的一个简便指标。

  【参考文献】

  [1]李瑞杰,胡大一,扬新春,等.早期T波倒置对判断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的临床价值.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0,4:123-125.

  [2]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参考文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5):328-329.

  [3]朱建国,崔长琮,孟红涛,等.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T波极性变化与左室功能的关系.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18(6):279-280.

  [4]田声放,王娟萍,邢秀民,等.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T波倒置幅度与心功能恢复的关系.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3):201-20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