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内科学其他学科》

穴位注射与中西药物总攻法治疗泌尿系结石58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1-07-05  浏览次数:593次

   作者:陈康志 吴仲周

  【关键词】 穴位注射 泌尿系结石

  笔者1989~2000年应用穴位注射与中西药总攻法治疗泌尿系结石58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8例中男45例,女13例,年龄18~60岁,左输尿管结石26例,右输尿管结石27例。双上尿路结石5例。尿路结石位置:一侧肾结石并同侧输尿管结石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4例,中段19例,下段20例,58例均经腹部平片或静脉尿路造影确诊为尿石症。19例经B超诊断为Ⅰ~Ⅱ度积水征。3例为Ⅲ度肾积水。58例经生化检查肾功能基本正常。

  1.2 治疗方法 选用主穴:肾俞、关元、阴陵泉。配穴:小便涩痛加倍,血尿重者加三阴交。穴位注射药物用10%GS,用普通7号针注射以上穴位。待患者有酸麻胀感后注入药水。肾俞穴注4ml,阴陵泉2ml。绞痛发作者,即肌肉注射度冷丁50~75mg,阿托品0.5mg。关元穴位注射要先嘱病人排空小便,免误注入膀胱。在治疗第一周内采用每日注射1次,1周后改为隔日1次,30次为1疗程,2疗程无效者停用本法。

  1.2.1 总攻排石疗法时机 (1)入院时有绞痛发作者,在穴位注射后即煎中药,采用总攻排石疗法,每日1次连续3天。(2)在穴位注射疗法期间,一旦病人出现排石反应征象(疼痛发作,疼痛下移,尿液加剧,尿道刺痛感等),应及时给中药排石,连续3天,每日1次。(3)穴位注射1周后采用中药排石疗法,每日1次,连续3天,停用1周后再连续用药3天。1.

  2.2 总攻排石方法(遵义医学院常用法) 7:00饮茶水500ml,双氢克尿塞75mg口服。7:15中药尿路排石汤Ⅱ号200ml。7:30饮茶水500ml。8:00饮茶水500ml,阿托品1mg肌肉注射。速尿10mg肌肉注射。8:15电针:肾俞(-),膀胱俞(+)。8:30跳跃活动20min,经穴位注射总攻排石结合治疗排出结石或2周后拍片复查和治疗前对照。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结石排出,症状消失,腹部平片检查结石阴影消失定为痊愈;平片检查结石较治疗前位置下移2cm以上,定为治疗有效。治疗2周后,平片检查位置未见明显下移,也未见有结石排出,定为治疗无效。

  2.2 止痛效果 58例中有31例入院时有肾绞痛发作,入院后即行穴位注射或舌下含服创伤止痛片(盐酸二氢唉托啡片)40mg。疼痛明显缓解,大多数患者经穴位注射后5~20min疼痛缓解,治疗1~2天后小便清畅。

  2.3 排石效果 首次发作及病史在6个月以内者36例,经治疗后排石26例,排石率为72.22%,结石下移5例(13.89%),无效5例(13.89%),总有效率为(86.11%)。

  病史6个月~6年22例,排出结石13例,排石率为59.09%,结石下移2例(9.09%),无效7例(31.82%),总有效率为(68.18%)。

  两组总排石率为67.24%(39/58),结石下移率为12.07%(7/58),总有效率为79.31%(46/58),无效率20.69% (12/58),排出的结石39枚。

  3 讨论

  采用穴位注射治疗泌尿系结石,文献及有关教科书均有报道 [1,2] 。穴位注射法是综合了机械刺激与化学刺激两方面作用,通过经络调衡达到治疗目的。用10%GS注于肾俞、关元、阴陵泉,由于注射液机械刺激及化学刺激作用,通过经络调理肾与膀胱行气,使肾气强,水道清,湿热化,在临床使患者的排尿功能增强,使结石掺动,及时掌握时机,进行总攻排石疗法,产生强力而快速的排石效果。因此本法综合了穴位注射法和总攻排石法的优点。排石效果较单一穴位注射法或总攻排石法要好,排石时间也较为短。

  本组观察结果表明,影响本法治疗结果与结石部位有一定关系,失败的12例经手术发现,结石位置大多在输尿管上段或肾内。如并狭窄或结石粘连,排出结石困难。

  有Ⅱ~Ⅲ度积水的结石患者,可试单一穴位注射,对用穴位注射加总攻排石法慎用,最好不用,以免加重肾积水。

  提高排石成功率,除了选择合适病例(结石横径<0.5cm,病史短)外,要掌握好总攻时机,最好在结石活动期或穴位注射治疗有排石反应时,即给予总攻,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参考文献

  1 遵义医学院.新急腹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375.

  2 中医研究院.针炙研究进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2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