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检测分析
发表时间:2011-03-28 浏览次数:356次
作者:雷荣土 倪建芳 周立英 金珏 洪乐凤 作者单位:310024 浙江省望江山疗养院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相当重要。为寻找一种简单、易操作且费用低廉的检测方法来了解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作者对370例老年患者进行血尿酸检查,发现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自本院疗养的离休干部,共370例,根据有无心血管疾病分为两组。心血管疾病组186例,其中男113例,女73例,平均年龄(77.2±7.5)岁;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并存者5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32例,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2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12例,单纯高血压病34例,冠心病28例。非心血管疾病组184例,男116例,女68例,平均年龄(76.5±6.3)岁;慢性支气管炎58例,慢性胃炎42例,胆石症37例,慢性肠炎15例,其它3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及体重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为男性>420 μmol/L,女性>350 μmol/L。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空腹12h以上、清晨坐式采取静脉血,血凝后1h内分离血清,3h内完成检测。采用HITACHI 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酸。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测定值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体重指数间无显著差异的前提下,心血管疾病组血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非心血管疾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见表1。表1 两组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比较(略)
3 讨论
尿酸是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代谢途径生成氧自由基时的终末产物,尿酸在细胞外液的浓度取决于尿酸生成速度和经肾排出之间的平衡关系,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排泄不减少但生成超过排泄、生成增多与排泄减少同时存在,均可使尿酸累积而出现血尿酸增高。
高尿酸血症易产生动脉粥样硬化。陈予新[1]认为高尿酸血症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可能的机制为:(1)高尿酸血症促进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和脂质过氧化;(2)由于尿酸是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代谢途径生成氧自由基时的终末产物,因此,尿酸生成增多时氧自由基也相应增多从而参与血管炎症性反应;(3)尿酸盐作为炎性物质,通过经典途径和旁路激活补体,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和氧化剂,刺激肥大细胞,激活血小板,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而由于血小板释放的细胞因子可使血管平滑肌增生;(4)高尿酸血症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一个标志,常合并高胰岛素血症和脂质紊乱,尿酸可能通过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引起动脉粥样硬化;(5)尿酸在血液中的物理溶解度很低,高尿酸血症使尿酸微结晶容易析出,沉积于血管壁,引起局部炎症,直接损伤血管内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将导致冠心病,而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又存在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Fessel等[2]经过10年的随访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冠心病或高血压病的危险性比平常人增加10倍。也有研究表明[3],男性血尿酸水平提高至180μmol/L,发展至轻度高血压的可能性为87%,如果高尿酸血症和高血压同时存在,发生冠心病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是正常尿酸伴高血压的3~5倍。Bickel等[4]的研究表明尿酸是冠心病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报因子。本文结果也表明血尿酸水平在心血管疾病组中显著高于非心血管疾病组(P<0.05)。以上资料,都说明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高尿酸水平。
综上所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尿酸血症是老年心血管疾病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而血尿酸检测简单易行、费用低廉,故作者认为,可以将血尿酸检测列为老年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以便能及时控制血尿酸水平,利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对无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可保持尿酸低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予新.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病关系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4,6(4):51~52.
2 Fessel WJ. High uric acid as an indicato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Am J Med,1980,68:401~404.
3 邱朝晖,曹奕.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的关系.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1,28(1):9.
4 Bickel C,Rupprecht HJ,Blankenberg S, et al.Serum uric acid as an in-depentent 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ngiographically proven cononary artery disease.Am J Cardiol,2002,8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