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血压晨峰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0-11-16 浏览次数:392次
作者:符允衡,林波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浦北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广西浦北535300
【摘要】目的 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血压晨峰的效果。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78例高血压患者,每日晚间临睡前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需要时2周后将剂量递增到10mg,每日1次。服药2、4、6、8周后分别测定患者10pm~10am的血压。结果 78例高血压患者服药治疗2、4、6、8周后高血压晨峰值收缩压、舒张压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显效率为62.82%,总有效率为87.18%。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
【关键词】 氨氯地平;高血压;血压晨峰
“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MBPS)是指凌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1]。据观察,在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清晨时段收缩压平均升高1.86kPa(-0.53~4.60kPa),甚至可上升10.64kPa。现在认为,血压晨峰程度加剧与心、脑血管病高发有密切关系。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晨峰,有助于减少触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笔者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血压晨峰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选择标准
高血压的诊断按照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血压晨峰定量标准则按起床后2h后的平均值减夜间睡眠时的最低值(包括最低值在内1 h的平均值),超过4.66kPa为异常。
1.1.2 病人资料
病例均来自2007年3月~2008年3月心脏内科门诊和体检中心,将符合选择标准的78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56±11)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病,且无钙离子拮抗剂使用禁忌证。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初始治疗时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mg剂量,每日1次,需要时2周后将剂量递增到10mg,每日1次。晚间临睡前服用。
1.2.2 血压检测
对入选的病例使用动态血压检测,Meditech ABP-4型动态血压监测仪。袖带固定右上肢,参数设定为每30 min自动测量1次,记录10pm~10am血压。血压值用kPa表示。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标准分为:显效:舒张压下降≥1.33kPa,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66kPa;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33kPa,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33~2.52kPa,或收缩压下降>4.00kPa;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1.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s表示,两组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78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晨峰值的变化
见表1。表1 78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晨峰值的变化(略)注:a、b与服药前比较,P均<0.001
2.2 疗效
显效率为62.82%,总有效率为87.18%。6例患者(男2例、女4例)在开始治疗的1周内出现头痛、面红、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继续治疗后减轻或消失,不影响治疗。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由于已经存在阻力小动脉重构(内径变小,壁/腔比例增加)和血管收缩反应性增强,清晨时清醒并开始活动后交感神经系统即刻激活,引起周围血管阻力迅速升高,因此较多的高血压患者有血压晨峰高反应发生。目前,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心脏性猝死、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出血性、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特别容易发生在清晨,与凌晨血压增高密切相关,独立于24h平均血压[3,4]。与一天中其他时间相比,清晨时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度高40%,心脏猝死的危险度高29%,各型中风的危险度高49%[5,6]。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晨峰,有助减少触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血压晨峰的治疗方法[7],现在认为可以把给药时间改在临睡前,使用药物定时释放制剂,使用作用时间长的药物等。其中使用作用较强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又平稳的降压药物,是目前最佳的控制血压晨峰的治疗途径。
苯磺酸氨氯地平属于第三代二氢吡啶类CCB,具有水、脂双重溶解特性,口服后缓慢吸收,6~12h达到血药高峰浓度(8~12ng/ml);生物利用度较高,达64%~90%,而且不受进食影响;分布容积较大(21L/kg);血浆半减期长达30~50h。因此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作用较强、起效和缓、平稳持久,符合控制血压晨峰治疗要求。
从分析结果可知,苯磺酸氨氯地平服药后2周逐渐起效(P均<0.01),6~8周时降压作用最大(P均<0.01),总有效率为87.18%,提示苯磺酸氨氯地平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有助于显著减少触发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张维忠.血压变异和晨峰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3):287-288.
[2]Kaneda R, Kario K, Hoshide S, et al. Morning blood pressure hyper-reactivity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for hypertensive cardiac hypertrophy in a community-dwelling poulation [J]. Am Hypertens,2005,18:1528-1533.
[3]郑琦,吴可贵,晋学庆.清晨高血压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高血压杂志,2004,12(5):387-389.
[4]Kario K, Pickering TG, Umeda Y, et al. Morning surge in blood pressure as a predictor of silent and clinica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elderly hypertensives: a prospective study [J]. Circulation, 2003,107:1401-1406.
[5]Weber MA, Fodera SM. Circadian variation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chrono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J]. Rev Cardiovasc Med,2004,5:148-155.
[6]Kario K, Pickering TG, Hoshide S, et al.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and hypertensive cerebr- ovascular disease [J]. Am Hypertens,2004,17:668-675.
[7]Kario K. Morning surge and variability in blood pressure. A new therapeutic target [J]. Hypert-ension,2005,45:485-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