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例病儿心律失常临床诊治分析
发表时间:2010-07-23 浏览次数:391次
作者:袁向尚 作者单位:475000 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心内科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探讨临床选择用药的适应证及时机。 方法 回顾分析142例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用药特点。 结果 142例心律失常患儿经治疗后,113例心律转为正常,其中46例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29例因伴有基础病因,心律失常复杂程度高及病程原因治疗后未转为正常心律。 结论 临床选择用药的适应证及时机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关键词】 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物 非药物治疗
心律失常是小儿常见疾病,期前收缩、快速心律失常较为常见。近年来小儿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发现率、就诊率日渐增多,已成为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提高对小儿心律失常的认识,并给予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极为重要。现对142例患儿临床选择用药的适应证及时机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本科就诊心律失常的患儿142例,其中男79例,女63例;初诊年龄6个月~12.3岁;病程9d~3年。初诊时均给予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治疗,以及胸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各种心律失常。
1.2 治疗方法
主要针对病因治疗,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及时有效的氧疗、纠正心力衰竭,营养保护心肌治疗,以及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酸碱平衡,改善循环等治疗。在此基础上部分患儿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根据下列条件来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必要性:(1)患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耐受性;(2)是否有基础心脏病;(3)心电图指标室性早搏Ⅲ级以上、室早合并其他类型早搏、传导阻滞、Q一T间期异常、ST一T改变,运动试验后早搏增加、Q一T间期延长、ST一T改变明显、出现多源性早搏。具备以上临床表现2条及2条以上者考虑给予抗心律失常药。根据不同的心律失常的起源来选用不同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具体如下:作用于窦房结部位,选用β一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洋地黄;作用心房部位,选用IA 、普罗帕酮、胺碘酮;作用于房室结部位,选用洋地黄、β一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作用于旁路部位,选用 普罗帕酮、索他洛儿、胺碘酮;作用于心室部位,选用普鲁卡因、奎尼丁、丙吡胺,或利多卡因、美西律、妥卡尼,或IC普罗帕酮,或胺碘酮 、索他洛儿。
2 结果
142例患儿中113例经治疗后心律转为正常,其中46例在治愈原发病后心律即恢复正常,29例经应用抗心律失常药亦未转为正常心律,与患儿基础病因、心律失常复杂程度及病程有关。不伴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心律失常发作轻,易恢复;病程2年以上的恢复较慢,大部分3~5年才恢复,极少部分病情反复或加重。
3 讨论
小儿心律失常临床上常见,诊断及治疗正确与否对患儿愈后有重要影响,严重的心律失常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可引起严重的后果。小儿心律失常以早搏的发生率最高,其中以室性最多,房性次之,结性少见。室上性心动过速由预激综合征引起的占首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次之。
对于各种心律失常,应遵循下列基本诊治程序:(1)仔细询问病史,特别是既往心律失常病史和用药史;(2)生命体征检查,特别是血压,评定心功能状态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尤为重要;(3)常规心电图检查;(4)若非紧急状态,行24h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X线片检查,以及采血查肌钙蛋白Ⅰ、肌钙蛋白T、CK一MB同工酶、抗心肌抗体、血沉、ASO、电解质等,以明确病因或除外器质性心脏病;(5)全面评估心律失常对患儿的影响及其可能预后;(6)决定治疗方案,包括是否需紧急处理或进一步观察[1]。
近年来普遍认为,一般性期前收缩无需用抗心律失常药,因为使用抗心律失常药虽可使期前收缩暂时减少或消失,但停药后又复出现,远期效果与不用药无明显差别[2],甚至长期以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和各种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带来的危害远较期前收缩本身更为严重[3]。急性处理应以终止心律失常为首要任务,长期治疗应以防止心律失常发生为目的。
严重顽固的心律失常,在药物治疗疗效欠佳时应考虑非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包括[4]:(1)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2)植入式永久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
【参考文献】
1 谭建新,江钟炎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6~8.
2 北京小儿心肌炎协作组.心肌炎期前收缩远期随诊.中华儿科杂志,1999,24(4):222.
3 Torres V .The arrhythmogenicity of antiarrhythmic agents.Am Heart J,2001,236(11):856.
4 李小梅. 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22(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