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青年脂肪肝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关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0-07-12 浏览次数:426次
作者:王喜卓,石奇松,于春艳,王伟红 作者单位:071051 河北保定,保定市第二医院心内科
关键字:肥胖青年脂肪肝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关系的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特别是城镇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年龄小于40岁的青年人肥胖比例逐年增高。本研究旨在对肥胖青年脂肪肝的发生率及其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关系进行探讨,以利于临床治疗的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来我院体检的年龄小于40岁的肥胖青年69例,男42例,女27例,年龄26~40岁,平均34.7岁。将所有入选者查肝脏B超,测血脂、血糖,测血压,并分为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
1.2 方法
1.2.1 肥胖的标准 计算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BMI≥26为肥胖。
1.2.2 脂肪肝腹部B超诊断标准[1] 脂肪肝腹部B超诊断标准为:(1)肝区近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少数表现为灶性高回声;(2)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3)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4)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仅具备第(1)项者作为疑似诊断,具备第(1)项加其余一项及以上者可确诊为脂肪肝。
1.2.3 血脂标准 血清总胆固醇≥7.2 mmol/L和(或)血清甘油三酯≥1.7 mmol/L为高脂血症。
1.2.4 高血糖标准 空腹血糖≥6.1 mmol/L。
1.2.5 高血压病 静息状态下不同日至少2次测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
1.3 统计学方法 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69例肥胖青年中,脂肪肝组41例(59.42%),非脂肪肝组28例(40.58%)。脂肪肝组高脂血症、高血糖和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资料比较见表1。表1 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患病率比较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地改善饮食,易造成营养摄入过多,因不重视体育锻炼,所以体内多余的热量得不到消耗,长时间蓄积后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造成肥胖。从食物中吸收的脂肪和自身合成的脂质部分经肝脏氧化分解,部分形成储存脂肪,剩余部分聚集于肝细胞内。胆碱和蛋氨酸为重要的抑脂因素,缺乏时脂肪会过多地堆积于肝细胞内,形成脂肪肝[2]。形成脂肪肝后,大量脂肪蓄积在肝细胞内,使糖异生增加,而糖向脂肪的转化因脂肪代谢障碍而相对减弱,导致血糖增高[3],形成糖尿病。另外,肥胖人群同时存在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胰岛素抵抗进而影响血脂,如此产生恶性循环[4]。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流动力学异常疾病,其与糖代谢、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均属于代谢紊乱综合征,且相互影响[4]。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病均是冠心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危害生命健康。本研究观察到年轻肥胖患者中,脂肪肝组中“三高”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而脂肪肝并非是一种独立性的临床疾病,而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当肥胖青年出现脂肪肝时代谢紊乱已达到较严重程度,而且脂肪肝同“三高”互成因果、相互影响促进代谢紊乱的加剧。近年心脑血管发病率逐年增高并有年轻化的趋势,搞好预防是控制本病的关键。肥胖青年是日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在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减肥的同时,一旦出现脂肪肝,严格进行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草案).中华肝病杂志,2001,9(5):325-327.
2 潘天鹏,石津生.现代系统老年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2.
3 荣秀花.糖尿病并脂肪肝的超声诊断及其与血脂含量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9,9(3):27-28.
4 彭健.高血压与血脂代谢紊乱.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