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126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6-21 浏览次数:638次
作者:陈兰敏 作者单位:邢台市第一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1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排石汤;治疗应用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目前治疗仍以体外碎石和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合并肾积水以及患者个体差异不同、结石的部位、是否多发及大小等限制了体外碎石和手术治疗的范围。2003年3月-2005年3月,笔者采用自拟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126例,临床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2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男性80例,女性46例,年龄20~60岁,病程多在1年以内,结石最大为0.9 cm,最小为0.3 cm。诊断为肾结石78例,输尿管结石48例,其中20例报告为双肾结石并积水。主要临床症状:腰腹疼痛88例,尿血38例。所有病例均经B超、X射线腹部平片或静脉肾盂造影证实为泌尿系结石。
2 治疗方法
自拟排石汤:金线草45 g,海金砂15 g,石韦20 g,瞿麦10 g,扁蓄10 g,川牛膝15 g,鸡内金15 g,王不留行15 g,车前子(包)15 g,琥珀粉(冲)3 g。随症加减:血尿明显加大小蓟、白茅根;痛甚者加香附、延胡索。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药量不少于800 mL,15 d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嘱患者每日饮水量2 000 mL以上;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并据结石所在部位不同,每日做体位扣击或上、下跳跃运动。
3 临床疗效
3.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经B超、X射线腹部平片或静脉肾盂造影证实结石消失,积水消退;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积水消失,经B超等检查证实大部分结石排出或结石下移,或结石阴影变小或减少;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B超等检查证实结石阴影位置、大小及积水无变化。
3.2 结果
126例中临床治愈74例,占58.73%;显效38例,占30.16%;无效14例,占11.11%。总有效率为88.89%。排石时间最短7 d,最长30 d,一般在10~20 d排出结石。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49岁,于2003年10月15日初诊。自述患尿结石半月,经常右侧腰酸痛反复发作,伴小腹胀疼,尿血、尿急、尿频,大便干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查体:右肾区压痛明显,扣击痛呈阳性,小便常规:蛋白(+),白细胞5~10个/HP,红细胞10~15个/HP,B超示右肾有1个0.8 cm×0.5 cm的强光团,右输尿管上段有1个0.5 cm×0.7 cm的强光点,后方均伴声影,提示右肾结石并右输尿管结石。予排石汤加香附10 g、白茅根15 g,每日1剂,水煎服。忌食辛辣,服药后多饮水,每天做跳跃运动。服完19剂后,突然尿道涩痛,小便淋漓不止,半天后,用力排尿时,有一粒约绿豆大小的石头从尿中排出。服药至27剂时共排出3粒大小不等的结石。临床症状随之消失。B超复查,右肾及右输尿管未发现结石,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
5 体会
泌尿系结石属中医学“血淋”、“石淋”、“腰痛”等范畴,多因平素多食肥甘、酒热之品;或情志抑郁,气滞不舒;或肾虚火动,膀胱气化不利以致湿热蕴结,积于下焦,煎熬尿液,尿中杂质凝为结石。由于砂石盘踞膀胱,气化不行,气滞血瘀,日久必见瘀血阻滞水道之象,故瘀血阻滞是本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排石汤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活血化瘀为法。方中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以化石排石为主,石韦、瞿麦、扁蓄、车前子清膀胱湿热、利尿通淋;川牛膝、琥珀粉活血化瘀,引药下行,走而不守,善行血脉,通经络,活血利水。诸药合用,功用互补,共奏清热利湿、化瘀通淋排石之功效。发作期多属实证,症状不明显的缓解期多以本虚标实为主,临床治疗时注意驱邪与固本兼顾。即使无明显自觉症状的泌尿系结石患者,也可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用本方治疗。肾结石较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总有效率低一些,单个肾结石大于1.0 cm×0.8 cm不易排出。单个输尿管结石及膀胱结石大于1.0 cm×0.8 cm时排石总有效率也不高,必要时体外碎石后,同时再配合中药,也有利于结石的排出,或考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