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尿石症患者病例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11-07-06 浏览次数:743次
作者:钱彪,王勤章,丁国富,刘建军,汪晓东,齐亚军,李维仁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新疆石河子 832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疆南部维吾尔族泌尿系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阿克苏地区90例维吾儿族泌尿系结石患者一般情况及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并对其结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21-50岁为尿结石高发年龄组(74.4%),男性略多于女性,结石患者较对照组多口味偏咸,饮水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石成分以草酸钙为主者81例(90.0%),磷酸钙结石1例(1.1%),尿酸结石5例(5.6%),磷酸镁铵结石2例(2.2%),胱氨酸结石1例(1.1%)。结论 泌尿系结石发病主要受饮食习惯和饮水量的影响。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危险因素;饮食习惯
泌尿系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尿结石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种族差异性。有资料显示,新疆是结石高发区,南疆维吾尔族有着较高的结石发病率,为了了解新疆南边泌尿系结石的发病情况,我们于2007年1月至2007年7月共收集90例新疆阿克苏地区维吾尔族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维吾尔族上尿路结石患者,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7-66岁。结石诊断标准:①X线片检查有结石影像者;②B超有结石者;③经手术取出结石者或经体外碎石从尿道排出结石者,具有其中之一,可确立为结石患者。在本组结石患者中,单侧肾结石56例,双侧肾结石4例,输尿管结石24例,单侧肾结石+单侧输尿管结石4例,双输尿管结石2例。行肾、输尿管开放手术取出结石32例,ESWL治疗排出结石55例,输尿管镜碎石排出结石1例,PCNL治疗取出结石2例。诊断为结石而未取出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未排出结石者、伴有慢性尿路感染症状及肾功能不全的病例不纳入本研究。同时选择与病例同职业、同居住区、同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经B超检查排除尿石症、无其他疾病的健康者90名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病史及询问患者的具体情况。主要内容包括:泌尿系结石家族史、用药史、职业、经济收入、工作条件、生活条件、饮食习惯、食物摄入情况、饮水情况、饮水分布是否均衡及饮食口味等。
1.3 结石分析方法及结果判定 用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提供的标准结石定性分析化学试剂进行结石成分定性分析。将结石标本去污、干燥、研碎,取1-2mg结石粉末4份分别放置于磁滴板孔内,按顺序加入①尿酸:加尿酸试剂Ⅰ、Ⅱ各2滴,呈蓝色为阳性;②磷酸盐:加磷酸试剂3滴,渐呈黄色沉淀附于凹孔壁上为阳性;③铵盐:加铵试剂2滴,橘黄色沉淀为阳性;④胱氨酸:加试剂I约2mL,加试剂Ⅱ、Ⅲ各2滴渐生蓝色为阳性;⑤碳酸盐:将结石粉末放置于小试管内,沿壁加入3mol/L盐酸约0.5mL,有气泡为阳性,振动后放置;⑥草酸盐:仍用上一试管,加入少许草酸试剂粉末,有气泡为阳性;⑦钙:将结石粉末放置于小试管内,加3mol/L盐酸0.5mL,加热溶解,冷却后加入等量0.5mol/L氢氧化钠,白色沉淀示有钙或镁;⑧镁:将⑦试管溶液混匀,加镁试剂2滴,液面间有蓝色环为阳性。
1.4 统计分析 数据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结石成分分析结果 结石成分以草酸钙为主者81例(90.0%),其中单纯草酸钙结石55例(67.9%),草酸钙+磷酸钙结石4例(4.9%),草酸钙+磷酸镁铵结石3例(3.7%),草酸钙+尿酸结石(或尿酸胺)15例(18.5%),草酸钙+磷酸镁铵+碳酸磷灰石结石2例(2.5%),草酸钙+碳酸磷灰石结石2例(2.5%);胱氨酸结石1例(1.1%);磷酸钙结石1例(1.1%);尿酸结石5例(5.6%);磷酸镁铵结石2例(2.2%)。
2.2 问卷调查结果 泌尿系结石患者和对照组在家族史、用药史、经济收入、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泌尿系结石患者从职业统计上看,农民51例(56.6%),教师8例(8.8%),学生20例(22.2%),干部4例(4.4%),司机2例(2.2%),工人2例(2.2%),家属3例(3.3%),做馕者1例(1.1%)。
2.3 饮食习惯 结石患者口味偏咸者51例,适中者17例,口味偏淡者22例,而对照组口味偏咸者21例,适中者20例,口味偏淡者49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3.04, P<0.001,表1)。多数结石患者喜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磷食品,喜吃番茄,喜饮浓茶,对照组相对较少,但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调查人数偏少有关。
2.4 饮水量及饮水分布 结石患者饮水量少于1000mL/d者59例,大于1000mL/d者31例,而对照组饮水量少于1000mL/d者36例,大于1000mL/d者54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4, P<0.001)。结石患者与对照组均存在饮水分布不均衡,白天饮水较多,晚上饮水较少,甚至不饮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Dellate等在调查了20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与尿石症的关系后指出,饮食结构是决定任何社会中尿结石发病率的基础,其他因素则在此基础上起促进或抑制作用。沈珉等[1]进一步研究表明, 结石发病率、复发率以及结石组成、结构与地域、年龄、职业、饮食等密切相关。
由于南疆维吾尔族人群有着独特的饮食生活习惯,迥然不同的遗传背景,其尿结石发病年龄早、发病率高。本组中儿童就有8例(9%),最小的7岁。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各医院维吾尔族小儿膀胱、尿道结石较常见,年龄最小的仅出生2个月,但由于患儿及家属不配合,故未纳入本研究。本组病例发病年龄以21-50岁居多,占总例数的74.4%,与李大伟等[2]研究结果相近,考虑与现阶段青年人生活条件改善,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及体育活动减少有关。因为高动物蛋白摄入,可导致尿液中钙和尿酸含量增加及枸橼酸盐减少,从而增加了机体酸负荷,导致尿pH值下降。当尿pH在4.5-5.5时,最有利于尿酸沉淀,并使草酸钙结石结晶容易形成。而高动物肉类摄入可使骨化三醇产生增加,从而抑制甲状旁腺内分泌的合成,减少肾小管的钙再吸收,增加钙经尿的丢失。Balaji等[3]研究也表明,动物蛋白质对结石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可能与某些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代谢的产物使尿中钙、草酸盐和尿酸的排泄增加,使枸橼酸盐含量减少,尿pH值降低,提高了形成含钙或尿酸结石的危险性。
有研究显示习惯性饮水较少也与尿结石发病有关[4]。正常成人每天需水量约2000mL,正常人每天吃的各种食物内含很多水分,粗略估计,吃一餐饭,至少可以由食物或汤里摄取到300-400mL的水。因此扣除三餐中由食物摄取的1000-1200mL水分,每天只需饮水1000-1200mL足够满足生理需要量。本研究结石组多数每天饮水少于1000mL,而对照组每天饮水多大于1000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文献报道相似。
Curhan等[5]对女性前瞻性研究发现高钠摄入组比低钠摄入组的相对危险度是1.30(95% CI: 1.05-1.62),与张顺祥等[6]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亦发现泌尿系结石患者多口味偏咸,而对照组相对较淡,考虑高钠饮食可导致高尿钠,高尿钠又可抑制肾小管钙的重吸收产生高尿钙和增加钙盐尿酸钠的饱和度,并且高尿钠可提高尿pH值,降低枸橼酸的排泄,这些因素都可增加尿石症的发生率。
在本研究中,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该结果可能与男性多从事体力劳动、劳动时出汗多、水分补充不足、进食量多、摄入高蛋白、高脂肪有关,也与雄激素增加草酸形成有关,而女性雌激素能够通过增加尿液中的枸橼酸的排泄[7] 从而降低尿石症的发病。Fan等[8]通过动物实验证明,雄性激素可增加尿中草酸的排泄,而雌激素则降低草酸的排泄。Dey等[9]研究发现,绝经后未接受雌激素治疗的结石女性,与接受雌激素治疗的结石女性相比较,24h尿中钙、柠檬酸盐和凝结抑制物的排出明显增高。这些结果均提示结石的发生可能与性激素的比例失调有关。
本组病例以农民为主(56.6%),这与他们出汗多、饮水少、饮水不均衡,且日照时间长有关,出汗多、饮水少使体内水分大量蒸发,人体经常处于缺水状态必定引起水代谢紊乱,晶体胶体比例失衡,钙盐沉积形成结石;日照时间长,有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促进肠道对钙离子的吸收,使尿钙升高,这亦是形成结石的原因[10]。
从本组结果看,预防尿石症应倡导以下生活习惯:摄入适量的蛋白质,避免高脂肪饮食,减少钠的摄入,增加液体摄入量,均衡饮水,增加夜间饮水量,减少暴露日照时间,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对结石患者应进行结石成分分析,根据结果调整饮食结构,以有效预防尿石症发生。
【参考文献】
[1]沈珉,施侣元,李良成,等. 饮食因素与尿石症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23(2):134137.
[2]李大伟,林飞鹤. 泌尿系结石396例临床分析 [J]. 广东医学, 2005, 26(3):374375.
[3]Balaji KC, Menon M. Mechanism of stone formation [J]. Urol Clin North Am, 1997, 24:1211.
[4]Hesse A, Siener R. Current aspects of epidemiology and nutrition in urinary stone disease [J]. World J Urol, 1997, 15:165171.
[5]Curhan GC, Willett WC, Speizer FE. Comparison of dietarycalcium with supplemental calcium and other nutrients as factors affecting the risk for kidney stones in women [J]. Ann Intern Med,1997, 126:497504.
[6]沈珉,张顺祥. 特发性尿石症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0, 26(3):382.
[7]叶章群. 泌尿系结石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3853.
[8]Fan J, Chandhoke PS, Grampsas SA. Role of sex hormones in experimental calcium oxalate nephrolithiasis [J]. Am Soc Nephrol, 1999, 10(14):S376380.
[9]Dey J, Creighton A, Lindberg JS, et al. Estrogen replacement increased the citrate and calcium excretion rate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recurrent urolithiasis [J]. Urology, 2002, 167(1):169171.
[10]闵志廉. 临床泌尿外科学诊断、治疗、分析要领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38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