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心理干预和临床路径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0-06-13  浏览次数:421次

  作者:沈晓君 作者单位: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徐州221002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和临床路径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为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12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心理干预组、临床路径组、心理干预和临床路径组、对照组,每组30人,对各组的预后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心理干预组、临床路径组、心理干预和临床路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恐惧、焦虑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心理干预和临床路径护理能明显提高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理干预 临床路径 护理质量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冠状动脉供血严重不足或中断,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正日益受到重视。新的护理模式必然对护理方法、护理程序和护理理念提出新的要求[2]。鉴于此,我们结合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研究心理干预和临床路径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科室确诊为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即心理干预组、临床路径组、心理干预和临床路径组、对照组,每组30人。4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见表1, 4组之间具有可比性。表1 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组别性别(例)男女平均年龄

  (岁)梗死部位(例)前壁下壁后壁文化程度(例)初中及以下初中以上心理干预组 161464.512108228临床路径组 151563.7119101911干预和路径组171362.61299219对照组 161465.113892010

  1.2 研究方法及分组

  1.2.1 心理干预组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进行恐惧、焦虑的评估。对心理干预组的患者,耐心听取患者和家属的倾诉,同情和关怀患者,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合作,分析患者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一旦发现不利于疾病预后的环节和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干预,努力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引导他们积极地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组患者在心理干预的同时进行常规的一般护理。

  1.2.2 临床路径护理组 成立临床路径制定小组,由护士长和科主任及相关主管护士负责。参考美国的临床路径模式和内容,制定适合我国患者的临床路径护理程序。临床路径组患者自入院开始就进入临床路径,采用制定好的临床路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

  1.2.3 心理干预和临床路径护理组 对心理干预和临床路径组的患者,在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的同时,对出现负性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1.2.4 对照组 对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一般护理,不进行心理干预和临床路径护理。

  对以上4组患者的并发症、恐惧、焦虑和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

  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心理干预、临床路径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见表2。表2 各组患者并发症、负性情绪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2可见,心理干预组、临床路径组、心理干预和临床路径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恐惧、焦虑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 讨 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患者的同时,必须认识到患者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患者。人会有思想、有精神、有心理变化和情绪反应,而这些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正成为现代医学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当心肌梗死突然发生后,除了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外,患者的思想、精神、心理和情绪也会发生改变[4]。我们研究发现,通过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恐惧、焦虑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天数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临床路径是为已确诊为某种疾病的一群患者制订的、以患者为中心的、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完整的医疗和护理工作计划。国外研究表明,临床路径的有效实施,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缩短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限制医疗费用增长等。临床路径护理是与整体护理模式相适应的一种崭新的护理方法,其最大特点是护理具有计划性、预见性、针对性和完整性[5]。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实行临床路径护理可以显著减少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和焦虑、恐惧的发生率,可以明显缩短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天数。这表明,临床路径护理程序的效果要优于一般护理程序,其更能适应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的需要,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现代 “以病人为中心”融“生理-心理-社会模式”为一体的全新的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确立和普及,护理质量在医院整个质量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6]。患者满意是现代护理质量管理的最高标准。这种全新的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必然要求我们护理工作者去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能够满足时代需要和患者要求的新的护理方法和护理程序,并且进行优化和组合。我们的研究表明,当对心肌梗死患者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和临床路径护理时,其护理效果更加明显,可以明显地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和焦虑恐惧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本研究仅仅从心理干预、临床路径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面展开了初步的研究,但对整体护理与心理干预以及临床路径护理的内在关系、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对护士的新要求、临床路径护理的国家标准等问题未能作出相应的探讨,这些问题有待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大成,陈玉国,张 运.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8):1193-1194.

  [2] 朱小平, 邹碧荣, 王晓惠, 等.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改革对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J].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21(4):915-917.

  [3] 金 凤. 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12(6):80-81.

  [4] 林妙春,管梨倩,苏爱莲.心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27(9):1146-1147.

  [5] 刘彩栋.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3-14.

  [6] 李亚洁, 周宏珍, 周春兰. 以病人为中心加强护理质量内涵建设[J].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6,20(1):164-16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