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BiPAP鼻(面)罩式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06-07  浏览次数:444次

  作者:卢阳 朱宇 吴建强 黄俊军 作者单位: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ICU

  【关键词】 左心衰竭

  内科常规治疗急性左心衰竭,部分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循环衰竭,病死率很高。除去病因外,快速纠正缺氧对终止心肺功能障碍的恶性循环至关重要。作者在早期、合理使用BiPAP鼻(面)罩式机械通气在短期内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在本院住院86例患者。男50例,女36例;年龄45~60岁,平均50.6岁。病因: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心肌梗死56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高血压心脏病19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心肌病1例。患者均有明显的胸闷、喘息、呼吸困难、大汗;20例咳粉红色泡沫样痰,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查体可见端坐呼吸,双肺满布哮鸣音和湿音,心率增快;床旁X线检查提示肺水肿;据纽约心脏病学会诊断标准(NYHA)心功能Ⅳ级。

  1.2 方法 BiPAP鼻罩式机械通气指征: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以及鼻导管吸氧或高浓度面罩吸氧等治疗30min、症状不能缓解或反而加重。动脉血气分析达到呼吸衰竭标准。同时有自主呼吸、血流动力学稳定、合作、呼吸频率≥30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0%。(1)机械通气方式:吸气压力:8~16cmH2O,起始为8 cmH2O,每2~6min增加1~3cmH2O,直到合适的治疗通气参数。呼气压力:4~6cmH2O, 吸气压力-呼气压力≥4 cmH2O,吸氧浓度(FiO2)40%~50%,潮气量8~12ml/kg。(2)观察指标:患者症状与体征:紫绀、心率、血压、心律、肺内音等, 机械通气前、后0.5、2h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压(SBP,DBP), pH,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机械通气前、后4h、3d超声心动图检查,脑钠肽(BNP)测定;病情好转时间。病情好转指标: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两肺湿音减少到1/2肺野以下,动脉血气恢复正常。(3)BNP检测:BNP药盒购自美国Biosite公司出品的The Triage BNP test,用ELISA方法检测。超声心动图检查,美国Logiq book XP 床边B超机。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0.0软件包,采用t检验。

  2 结果

  86例患者经BiPAP治疗后0.5~2h(最快5min),低氧血症明显改善,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呼吸减慢 ,心率下降;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完全缓解需1~3d;肺部湿音完全消失31例,消失时间1~5d,5例肺部湿音固定。心功能由Ⅳ级转为Ⅱ~Ⅲ级。机械通气前后临床指标和血气分析各参数均明显好转(P<0.05或P<0.01),结果见表1;超声心动图、BNP各参数的变化结果见表2。

  表1 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略)

  与通气前相比较P<0.05, 与通气前相比较△P<0.01

  表2 超声心动图、BNP各参数的变化(略)

  与通气前相比较P<0.05, 与通气前相比较△P<0.01

  3 讨论

  BiPAP呼吸机降低气道阻力,降低呼吸功消耗,改善肺的顺应性,促进氧的弥散,改善通气、血流比值,从而迅速提高PaO2,降低PaCO2;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减轻肺水肿,有效纠正心力衰竭;改善神经激素的活性,能降低心房利钠肽水平。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力衰竭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及早应用BiPAP呼吸机可明显降低病死率[1]。合理的经面(鼻)罩机械通气不仅改善气体交换,通过左心室后负荷下降也能直接改善心功能,左心室后负荷=左心室跨壁压=心室内压-心包内压(胸腔内压)。心功能不全时,胸腔负压可显著升高,从而使跨壁压升高,适当的正压机械通气使胸腔负压下降,左心室跨壁压和后负荷相应下降。心功能减退患者的前负荷多在过高水平,心输出量对前负荷的变化不敏感,合理的正压机械通气只要使胸腔负压降至-5mmHg左右的水平,即可维持适当的前负荷,而后负荷显著下降,心功能改善[2]。

  Groenning等[3]认为BNP是左室收缩功能不全最显著的标志物。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含量与心功能指标NYHA,LVEF,LVEDD有明显相关性,其中与NYHA相关性最明显,与LVEDD正相关,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4~6]。 BiPAP能降低BNP水平,改善心功能。另外,对急性肺水肿患者早期给予合理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使患者短时间内血氧饱和度(SaO2)上升到生理水平,低氧症状缓解,避免气管插管,减少了因插管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7]。

  【参考文献】

  1 李东宝,华琦.双相正压气道通气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中华内科杂志,2006,45(6):515~516.

  2 朱蕾.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4,24(3):190~191.

  3 Groenning BA,Nilsson JC,Sondergaard L,et al.Evaluation of impair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increased dimensions by multiple neurohumoral plasma concentrations.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2001,3:699~708.

  4 赵丽,吴学思,韩智红,等.B型利钠肽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评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51~52.

  5 候旭敏,陈宇明,施海明,等.心力衰竭患者血脑钠肽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上海医学,2003,26(9):642~644.

  6 杨传高,李红霞,程绪杰,等.脑钠肽浓度评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内科杂志,2004,21(6):388~389.

  7 Rusterholtz T,Kempt J,Berton C,etal.Noninvas 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NIPSV)with face mask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Intensive Cane Med 1999,25(1):21~2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