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正常血清钾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发表时间:2010-05-07 浏览次数:450次
作者:黄佑芳 作者单位:(贵州省四一四医院 内科, 贵州 都匀 558000)
【关键词】 心肌梗塞; 钾; 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早期易发生低钾血症,同时易发生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特别是频发室早、短阵室速,常为心室颤动的先兆,而心室颤动是AMI早期的主要死因[1,2]。因此,及时有效的防治心律失常的发生对AMI患者的转归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拟通过观察112例AMI患者的正常范围血清钾的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预防AMI早期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1998-2008年我院收治的AMI患者112例,发病时间均在12 h内。所有病例依据典型胸痛、心电图的演变和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按《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确立AMI的诊断[3]。排除标准:(1)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者;(2)在抽血前有胃肠道失钾及应用利尿剂等导致低钾者。根据血钾水平分为A组(血清钾3.5~4.0 mmol/L)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60.5±1.1)岁;B组(血清钾4.0~5.5 mmol/L)82例,男47例,女35例,平均年龄(63.2±0.8)岁。梗死部位:前壁44例,广泛前壁38例,下壁12例,下壁加右室10例,下壁加后壁8例。
1.2 方法
取AMI病人的外周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仪化验血清钾。所有患者行心电监护及心电图检查,同时监测血压、心功能情况及胸痛、胸闷症状,常规给予吸氧、止痛、镇静、抗血小板、抗凝、静脉滴注硝酸酯类药物等治疗。按取血当日的心律变化与血清钾水平对照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表示差异具有极显著性。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的比较
A、B两组一般情况的比较见表1。表1 A、B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由表1可见,A、B两组间的年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钠、血氯、血镁等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AMI后血清钾正常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
AMI后血清钾正常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见表2。表2 AMI后正常血清钾者心律失常的变化由表2可见,血清钾在3.5~4.0 mmol/L的AMI患者阵发性室速、室颤和频发室早显著高于血清钾在4.0~5.5 mmol/L的AMI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心肌缺血、交感神经和儿茶酚胺系统的过度兴奋、电解质紊乱等使猝死的危险增加。β受体阻滞剂已证实能够降低AMI患者猝死的发生,这与其抗恶性心律失常有关,也可能与其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改善缺血心肌的血供有关[4]。
贵阳医学院学报 34卷 4期黄佑芳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正常血清钾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电解质在心肌细胞内外液中的浓度变化和细胞膜的生物特征是产生生物电的基础,故电解质特别是血钾变化可引起心肌细胞生理变化及心肌细胞膜电位不稳定从而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临床上低钾血症(<3.5 mmol/L)的危害已为临床医师所熟知,对低钾血症大多能给予及时的补钾治疗。但对于正常范围的血钾患者,尤其是AMI后正常范围内偏低血钾患者补钾意识较弱。本研究显示,血钾在3.5~4.0 mmol/L的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钾在4.0~5.5 mmol/L的AMI患者,提示正常低值的血钾亦可导致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这提示在临床治疗AMI时,除积极行抗栓、抗凝、抗缺血治疗,积极开通罪犯血管、改善缺血心肌再灌注外,应密切观测患者血清钾的变化。
正常低值血钾时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存在以下机制:AMI时在心肌持续缺血的情况下,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和内向整流性钾电流(Iki)下降,导致动作电位平台期延长,复极异常,而Iki在维持心肌细胞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末期复极中起重要作用,梗死区Iki电流密度下降,可导致静息膜电位降低,由此产生传导障碍或异常自律性的增加诱发和加重了室性心律失常[5];AMI时当细胞外K+浓度降低时,内向整流性钾电流(Iki)对K+的通透性降低,虽然推动K+从细胞内向外流动的动力增大,但快反应细胞的静息电位仍发生去极化,向阈电位水平靠近,因而心肌的兴奋性升高,从而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6]。
有文献报道,随着低血钾的发生,AMI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有相应增加趋势,AMI患者的血钾浓度与心律失常呈负相关[7,8]。本研究提示,对正常低值血钾状态的AMI患者给予适当补钾,使其血清钾浓度维持在4.0~5.5 mmol/L,可能对AMI早期患者减少恶性心律失常,进而减少猝死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霄迪,刘崇新,刘迎午,等.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4小时内血清钾的观察[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4(5):291-291.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4-287.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12):710-725.
[4]张蕊,刘兴德.美托洛尔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8(1):22-25.
[5]赵维龙,王祖禄.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与室性心律失常[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8(4):310-312.
[6]姚泰.生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8-381.
[7]Jewell C W,Watson L E,Mock J,et al. Aldosteron receptor antagonist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dowe need a change of the grand [J].Curr Med Chem Cardiovasc Hematol Agents, 2006(2):129-153.
[8]纪元,丁志坚,蒋继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端脑纳肽前体测定及其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