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0-05-07  浏览次数:478次

  作者:黄志梅 作者单位:(贵州省肿瘤医院 急诊综合科, 贵州 贵阳 550004)

  【关键词】 高血压; 肥大,左心室; 血压监测,便携式; 昼夜节律

  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对高血压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不但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有关,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同样可导致或加重靶器官的损害。尤其以左室肥厚多见,约20%~40%的高血压患者存在左室肥厚[1]。左室肥厚是重要的独立心血管危险因素,因它可减少冠脉血流储存,产生心内膜下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增加猝死危险性。血压与其他一些生理参数一样并非固定不变,无论是正常人或是高血压患者,血压皆呈明显的波动性。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睡眠和清醒、白昼和夜间、休息和运动的更替,血压也有节律性的波动。近年来,由于24 h或更长时间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的推广应用,对血压的这种昼夜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有了详尽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其与左室肥厚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08年11月156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严格按照高血压现行WHO诊断标准[2]。选取我院2007.8.18~2008.11.30住院患者,其中高血压病患者156例,其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80例,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76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1.2 方法

  动态血压监测采用德国MOBIC GCRAPH 24HABP CON TROL0型无创便携式监测仪,白昼血压监测时间范围为8∶00~22∶00,夜间血压监测时间范围为22∶00~8∶00。白昼血压每15~30 min记录1次,夜间血压每60 min记录1次,24 h记录读数达到应得数的80%以上,并舍弃收缩压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1)与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比较, P>0.05

  (SBP)>260 mmHg或<70 mmHg,舒张压(DBP)>150 mmHg或<40 mmHg,脉压>50 mmHg或<20 mmHg,在排除无效血压数据后,记录24 h血压资料,计算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MAP)的夜间下降百分率,即(白昼均值-夜间均值)/白昼均值×100%,取平均压(MAP)夜间下降百分率≥10%为血压昼夜节律正常,<10%为昼夜节律消失。

  超声心动图检查用德国GE LOGIQ 5 PRO型彩超仪,探头频率2.25~3.75 MHz,受检者取左侧卧位及平卧位,于胸骨旁长轴二维图像指导下获得左心室段轴的M型图像,测量患者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室间隔(IVST)和左室后壁厚度(PWT),连续3个周期,取平均值,按Devereuxgs公式计算左室重量(LVM)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3]。

  LVM(g)=0.8×1.04[(LVDd+ IVST+ PWT)3- LVDd3]+0.6;LVMI(g/m2)= LVM/BSA,BSA为体表面积,体表面积(m2)=0.006 1×身高(cm)+0.012 8×体重(kg)-0.1529。左心室肥厚(LVH)的诊断标准为:男性LVMI>125 g/m2;女性LVMI>120 g/m2。

  2 结果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80例,其中LVH 48例,占60%;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76例,LVH 19例,占25%。LVH的检出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LVMI为(145.5±3.6)g/m2,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LVMI为(126.7±4.1)g/m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

  24 h ABPM在评价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方面较诊断高血压更有预测价值及可靠性。一般来说,人的血压呈明显昼夜波动,正常人血压在半夜2~3点时处于最低谷,以后呈上升倾向,早晨起床活动后迅速上升,约在上午8~9点时达到第一峰值。白昼基本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在下午17~18点时可略高些,此为第二峰值[4]。从18点时开始缓慢下降,所以ABPM曲线呈双峰一谷长勺型的昼夜节律改变。这种方式对适应机体活动、保护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有益的。动态血压均值、昼夜节律紊乱、血压变异性和血压负荷值与高血压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几乎呈直线相关,其中昼夜节律紊乱最有意义。凡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病人有较大发生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并易加重LVH的发生发展。不少研究认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致血压呈持续升高状态,是形成LVH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显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患者LVH检出率明显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60%,25%),且左心室重量在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中亦相关,夜间血压下降越小,则LVH程度越重,推测夜间血压水平持续升高和昼夜节律消失使心血管系统长时间地处于负荷状态以致LVH。本研究的结果与近年来国内学者报道的研究结论相一致[5~7]。提示高血压诊疗的目标不仅要降低24 h平均血压,更重要的是恢复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和升高谷峰比值,达到逆转靶器官损害和改善预后的目的,从而进一步减少其对心脏的损害和血管事件发生[8,9]。

  【参考文献】

  [1]项韵楠,郭冀珍,赵光胜.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2(19):436.

  [2]中国高血压防病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病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0(1):94-102.

  [3]Devereux RB,Savage DD,Sachs I,et al.Relation of hemodjnamic load to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performance in hypertention[J].Am J cardiol, 1983(5):71.

  [4]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1-187.

  [5]何晓薇.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心室肥厚关系探讨[J].重庆医学,2006(7):643-645.

  [6]尹琳,纳志英,李波,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7(2):89-90.

  [7]李艳丽,王建华,宁国贤,等.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左室肥厚的关系[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7(3):246-248.

  [8]Verdecchia P,Schillaci F,Blodini F,et al. Circadian biood pressure changes and left venuicular hypertrophy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 Circulation,1990(2):528-536.

  [9]邬占慧,李伟辰,冯毅.马来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58例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03):2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