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治疗后急性心包填塞的早期诊断与处理
发表时间:2010-05-06 浏览次数:492次
作者:李伟,吴立荣,李屏,方颖,刘兴德,梁金峰,李安敏,陈云 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附院 心血管科, 贵州 贵阳 550004
【关键词】 心包积液; 介入治疗; 诊断; 预后
心脏介入治疗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随着这种治疗方法的广泛开展,其并发症也日益引起重视,急性心包填塞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往往危及患者生命。总结2004年3月~2007年10月1 403例心脏介入治疗患者中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原因、处理及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
1 403例心脏介入治疗患者,男性875例,女性528例,年龄7~93岁;射频消融术464例,起搏器治疗235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698例,先心病封堵术6例。发生急性心包填塞4例,为3例射频导管消融及1例起搏器治疗患者。急性心包填塞主要临床表现为术中或术后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气促胸闷、大汗淋漓、血压下降,X线透视显示心脏搏动减弱,心影扩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用18号静脉穿刺针经剑下左肋膈角行心包穿刺,回抽出不凝血,沿穿刺针送入指引钢丝至心包内,沿钢丝送入心包引流管,尾端接50 ml空针抽吸引流,引流出的血液经静脉回输入患者体内。3例引流量100~500 ml,引流完毕留置引流管24 h;1例患者因引流血量大,行急诊开胸心脏修补术获成功。
2 讨论
心脏介入治疗并发急性心包填塞是较严重的并发症[1],若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会导致严重后果。心脏介入治疗导致急性心包填塞的常见原因有:(1)射频消融术时冠状静脉窦破裂或消融导管致心房、心室肌或静脉穿孔,以及设置过高的阻抗或温度且操作时间过长;(2)起搏器电极穿破心房或心室壁,或误入冠状窦,特别在老年患者易发生;(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操作粗暴,导致导丝远端穿破冠状动脉,支架选择过大或球囊扩张压力过高,致冠脉破裂;(4)房间隔穿刺时穿刺点选择不当,刺破心房壁。本组4例心包填塞患者,有3例发生在导管消融治疗时,其中两例为冠状窦破裂,1例为右房穿孔。考虑原因为冠状窦电极放置时有张力,反复行腔内电生理刺激检查致电极穿破冠状窦引起心包填塞。多数心包填塞的发生与术者操作不当有关,因此必须强调手术者导管操作技术熟练,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导管遇有阻力时不可强行推进,尽量避免非常规操作。必须熟悉不同体位下X线透视各导管的位置特点,同时还应进行多体位投照,以明确导管确切位置;射频消融术放电过程中需严密监测阻抗变化。心脏介入手术者应熟悉心包填塞的症状,提高警惕,术中一旦发生异常症状,应迅速给予准确处理。
临床介入治疗术中,对突然出现胸闷、烦躁、恶心、大汗、血压下降的患者,应警惕急性心包填塞可能。有时心包填塞的症状类似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特别是心率减慢的患者,如静脉注射阿托品及多巴胺无效,也应警惕发生急性心包填塞[2]。术中发生心包填塞者,一般出血较快,可行X线透视,如发现心影扩大及心脏搏动在心影内侧并减弱,应果断行X线透视下心包穿刺及置入引流管抽液[3],抽出的血液,予静脉内回输,而不必等超声心动图结果,以免贻误抢救时机。发生心包填塞时,最好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或猪尾巴导管,以便最大限度地抽干心包内积液[4],避免穿刺针刺破心脏又加重心包填塞,抽液后心包留置导管应继续留置24~48 h,以方便再次抽液;对于出血量大且经过心包穿刺抽液仍不能自行闭合的患者,应尽快外科开胸行心脏裂口修补治疗。
【参考文献】
[1]汪芳,孙宝贵,何奔,等.心脏介入治疗合并急性心包填塞的早期识别和处理[J].中国临床医学,2006(6):890-891.
[2]木胡牙提·乌拉斯汉,马依彤,孙凌,等.心血管介入诊疗致急性心包填塞原因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3):253-254.
[3]马长生,陈新 .积极仔细的处理急性心脏压塞[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3(7):261-262.
[4]王正东,廖波,李平,等. 猪尾巴导管引流在心脏介入并发急性心包填塞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8(6):90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