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内科学其他学科》

367例病人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结果相关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1-05-11  浏览次数:647次

  作者:王中东1 ,黄麦华2 作者单位:(1. 泰山疗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2.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安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是检测血管损伤的重要指标,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肾病等血管损伤的指标,对判断疾病发生、发展、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对我院内分泌科(Ⅱ型糖尿病)、神经内科(Ⅰ、Ⅱ期高血压病),心内科(心血管疾病)、泌尿内科(肾病)的住院患者进行了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统计,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9月~ 2008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心内科、泌尿内科收治的有明确诊断的住院患者744例为调查对象。男402例,女342例,年龄30~92岁,平均67.2岁。其中Ⅱ型糖尿病252例、高血压病(包括Ⅰ期、Ⅱ期)164例、心血管疾病156例、肾病172例。

  1.2 仪器与方法 长春迪瑞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H800尿液分析仪,H800随机专用尿液分析试纸条。全部标本均是患者留取的新鲜晨尿,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说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0.15 g/L为阳性报告。

  2 结 果

  367例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见表1。表1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

  Ⅱ型糖尿病患者中有122例尿微量白蛋白阳性,阳性率为48.4%;高血压(Ⅰ、Ⅱ期)患者中有66例尿微量白蛋白阳性,阳性率为40.1%;心血管病人中有74例尿微量白蛋白阳性,阳性率为47.3%;肾病患者中有105例尿微量白蛋白阳性,阳性率为60.8%。

  3 讨 论

  对25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发现糖尿病患者出现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为48.4%。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大多是由于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比较困难,用传统的方法定性或定量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均正常,漏诊率很高,而病人一旦出现临床肾病,即尿白蛋白的排出量高于20~200 μg/min或含量大于30~300 mg/24 h,此时肾损伤已不可逆转[12],故早期防治十分重要,也是关键。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尿微量白蛋白出现是早期损伤的指标[34],早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对阻止和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有十分重要临床意义,这也符合ADA要求,即Ⅱ型糖尿病自诊断时即定期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这也是作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诊治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通过检测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表明尿微量白蛋白是高血压肾脏损伤的指标。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病,肾脏为重要的靶器官,当肾脏结构与功能轻度受损或损伤初期时,尿中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可出现轻微的升高及比例的改变。本资料164例高血压患者有66例尿中微量白蛋白增高,说明检测尿中微量白蛋白含量对了解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最近一些学者认为尿微量白蛋白在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面与高血脂症、感染、C反应蛋白增高、纤维蛋白增高等指标具有同样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对15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为47.3%,证实了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极高。另外,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与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相关,临床上阳性者,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强对原发病的诊疗。

  研究观察了172例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阳性率为60.8%,而172例病人尿常规检测蛋白阳性率仅为40.1%,这与其它资料报道的基本相符。表明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较尿常规检测尿蛋白更为敏感。特别是在慢性肾功能损伤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过程中,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提示肾脏功能改变更具有敏感性,因此,推荐尿微量白蛋白与尿常规作为相关疾病的常规检查项目。

  近几年来,随着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过程更加简单、方便、快捷、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已经广泛受到医生、患者的重视。准确定期检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水平,抓住微量白蛋白阶段这个可以逆转期,诊断、治疗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的临床资料表明尿微量白蛋白是预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肾病血管损伤的敏感指标。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已成为诊断血管损伤的重要指标,尿微量白蛋白排出增加是疾病早期改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志红. 糖尿病肾病[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0,16(2):126.

  [2] 郑佐娅, 陶义训. 微量白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J].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4,9(4):231232.

  [3] 陈文彬. 诊断学[M]. 第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1342.

  [4] 叶任高. 内科学[M]. 第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80680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