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脑脊液Tau蛋白与β_淀粉样蛋白浓度在早期AD、VD患者的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10-02-03 浏览次数:554次
血清、脑脊液Tau蛋白与β_淀粉样蛋白浓度在早期AD、VD患者的对照研究作者:俞建洪,尹其华,刘慧英,刘小兰,沈红枫,查 渭 作者单位: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老年性痴呆(AD)、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脑脊液Tau蛋白与β_淀粉样蛋白浓度的变化,为早期诊断AD、VD及相互间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例早期AD患者,20例早期VD患者及对照组正常人20例血清及脑脊液中的Tau蛋白和Aβ1-42的浓度。结果 早期AD组患者脑脊液中的Aβ1-42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而Tau蛋白浓度分别高于早期VD组(P<0.05)和对照组(P<0.01),早期AD组患者静脉血Aβ1-42浓度显著升高,分别高于早期VD组(P<0.01)和对照组(P<0.01)。结论 联合检测血液、脑脊液Tau蛋白和Aβ1-42可提高早期AD与早期V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AD);血管性痴呆(VD);Tau蛋白;Aβ1-42;脑脊液;血清 老年期痴呆临床上常见的类型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但早期诊断至今仍是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其中关于脑脊液中Tau蛋白及β_淀粉样蛋白(Aβ)在AD、VD发病中的重要影响已经得到国内外研究的证实[1]。我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例早期AD患者,20例早期VD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及脑脊液中的Tau蛋白和Aβ1-42的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绍兴市老年医院2004年12月至2007年2月门诊与住院治疗的AD患者20例,VD患者20例,无痴呆表现的其他科患者20例,分别为AD组、VD组和对照组。 AD组:男8例,女12例,年龄63~84岁,平均(73.3±5.8)岁。均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_IV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2]。简易智能量表(MMSE)[3]评分19~26(22.3±1.2)分,MMSE评分按文化程度的分界值分,小学<21分,初中以上<26分。根据临床、神经系统检查、头颅CT和(或)MRI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均排除其他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和物质原因所致的痴呆。 VD组:男13例,女7例;年龄68~82岁,平均(76.3±3.3)岁。均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_IV的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MMSE评分19~26(22.6±1.3)分,MMSE评分按文化程度的分界值分,小学<21分,初中以上<26分。病史、临床表现、量表检测及头颅CT和(或)MRI检查均提示有脑血管病和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 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69~76岁,平均(72.1±2.7)岁。MMSE>26分,均为无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无痴呆表现的患者。MMSE评分按文化程度的分界值分,小学≥21分,初中以上≥26分。 三组对象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MSE评分阿尔茨海默病组为(22.3±1.2)分,血管性痴呆组(22.6±1.3)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三组受试者入组后取静脉血5ml,置聚丙烯EDTA抗凝管中,于4℃低温以1000r/min离心3min,取上清于-70℃冰箱内保存。同时三组受试者均经腰椎L3/L4或L4/L5椎间隙穿刺取样,取脑脊液2ml,脑脊液收集后混匀,经红细胞记数红细胞数<500/μl,2000r/min离心10min,立即冰冻储存在-70℃冰箱待测。 1.2.2 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严格按试剂盒要求进行,Tau蛋白和Aβ检测试剂盒由比利时INNOTEST公司提供,Tau蛋白试剂盒检测总Tau蛋白(包括磷酸化和非磷酸化)水平,Aβ试剂盒可特异性地检测Aβ1-42蛋白水平。 1.2.3 MMSE测评:MMSE评分按文化程度的分界值分,小学≥21分,初中以上≥26分为正常。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检测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三组受试者脑脊液和血液中Tau蛋白及Aβ1-42水平见表1。早期VD组患者脑脊液Aβ1-42、Tau蛋白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VD组患者血Tau蛋白及Aβ1-42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三组受试者脑脊液和血液中Tau蛋白及Aβ1-42水平注:与VD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3 讨论 近年来,对AD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与其典型病理变化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相关的脑脊液Aβ1-42和Tau蛋白的定量研究。据文献报道,AD患者脑脊液Aβ1-42浓度显著低于正常老年人群,且Tau蛋白浓度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群,对脑脊液中这两种生物学标志物的检测可能有助于对临床上高度怀疑为AD患者的早期诊断[4,5]。我们的实验结果也表明,脑脊液Tau蛋白和Aβ1-42在早期AD阶段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脑脊液Tau蛋白和Aβ1-42的水平可以作为早期AD诊断的生物学标记。另外我们的实验还发现,早期AD脑脊液Tau蛋白明显升高,静脉血Aβ1-42也明显升高,而早期VD脑脊液Tau蛋白升高不明显,静脉血Aβ1-42也无明显变化,故上述2种生物学标志物联合检测还可用于早期AD与早期VD的鉴别诊断。VD的组织学改变与AD不同,主要损害部位在基底节区、脑室旁、前额底部等皮质下白质[6],目前认为多灶性脑梗死性痴呆的发生与脑组织破坏的体积、脑梗死灶的数量及梗死发生的部位有关,有关其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发现由损伤级联反应诱导的氧自由基和其他介质导致细胞因子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等。现已发现可溶性Aβ(SoluableAβ,SAβ)与血管淀粉样蛋白有相同的氨基酸组成和免疫反应的特性,因此,SAβ可能是血管壁和脑实质淀粉样沉淀的直接前体。SAβ可穿过血脑屏障,因而脑实质的淀粉样沉淀有可能是血管源性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Aβ是各种原因诱发老年期痴呆的共同通路,是淀粉样变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检测脑脊液中Aβ1-42浓度来诊断老年期痴呆有相当的理论依据。 有研究结果显示,AD脑血管淀粉样变几乎与脑组织中的老年斑同时发生,甚至较老年斑发生更早[7]。早期AD患者血浆Aβ1-42浓度显著升高可能与此有关。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Tau蛋白在人类外周如血管肌细胞等多种组织内也有表达[8],从而有可能在血浆中检测到Tau蛋白,这已有研究证实,但AD与对照组其浓度差异无显著性[9]。我们的实验也证实了早期AD、V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液中Tau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联合检测血液、脑脊液Tau蛋白和Aβ1-42可提高早期AD与早期V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参考文献】 [1]Andreasen N, Sjogren M, Blennow K. CSF Marker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Total Tau, Phospho2tau and Aβ42[J]. World Biol Psychiatry, 2003,41:147-155. [2]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on, ed.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 ed. Washington: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94, 141-146. [3]Folstein MF. “Mini_mental Sate” a practical method for grading the cognitive state of patients for the clinician[J]. J Psychiat Res, 1975,12:189-189. [4]Galasko D. Biological markers and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J]. J Mol Neurosci, 2001,17:119-125. [5]Galasko D.CSF tau and Abeta 42:logical biomarkers for Alzheimer's disease[J]. Neurobiol Aging, 1998,19:117-119. [6]朱明伟,杨洪川,王鲁宁. 老年期痴呆的脑CT与病理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7,23(5):292-294. [7]Et suro M, Mikio S, Koji A, et al. Vascular amyloidosis in neurodegenerative condition [J]. Drugs News Perspect, 2002,15:439-444. [8]Thurston VC, ZinkowskiRP, BinderLI.Tau as a nucleolar protein in human nonneural cell in vi tro and in vivo[J]. Chromosoma, 1996,105:20-30. [9]Martin I, Mari B, Eirikur B, et al. Tau immunoreactivity detected in human plasma, but no obvious increase in dementia[J]. Dement Geriat r Cogn Disord, 1999,10:44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