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治疗无血脂异常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1-13 浏览次数:586次
阿托伐他汀治疗无血脂异常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作者:张力 作者单位:杭州市西湖区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摘要】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无血脂异常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无血脂异常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0例给予硝酸酯类,抗血小板凝集药,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以及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等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以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与对照相比,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显著减少(P<0.05、P<0.01),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一步缓解无血脂异常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并减少患者硝酸甘油用量,疗效肯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血脂;心绞痛;疗效 冠心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有报道不稳定斑块是引发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事件的主要原因,而他汀类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1];为了进一步证实其作用,并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适应症,本文选择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无血脂异常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其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依据。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血脂在正常范围[2]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均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胸片、心肌酶等检查,并于就诊前24h内有缺血性胸痛发作,且心电图有一项以下变化:①ST段下降,②T波在连续两个导联变化。所有病例均符合2001年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按随机平行对照法将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58±8岁。对照组60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2±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构成、病程、诱因、心电图、心肌酶、X线胸片、心脏彩超检查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抗血小板凝集药,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以及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等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辉瑞公司生产,商品名:立普妥,批号:75837024)20mg/d;疗程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一周内,治疗后第8周内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的用量,药物的副作用;治疗前、治疗8周末各做心电图一次,观察导联ST_T改变。 1.3 疗效标准:参照1979年《全国修订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临床疗效评价:(一)症状疗效:显效:同等劳累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80%;有效:心绞痛发作或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或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不到50%;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硝酸甘油消耗量增多。(二)心电图疗效: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改善: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降治疗后回升1.5mm以上,但不正常;或主要导联倒置T波浅达50%以上,或T波平坦转为直立;无改变:静息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加重:静息心电图ST段较治疗前下降≥0.5mm,主要导联T波加深≥50%或直立T波变平坦,或平坦T波变倒置。 1.4 统计学分分析 计量资料结果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率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查,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两组疗效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和硝酸甘油用量见表1、2,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见治疗组心绞痛和硝酸甘油用量减少更显著,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症状疗效和心电图改变见表3、4,两组疗效构成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电图疗效总有疗效率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两组患者前后一周内心绞痛发作次数注:治疗前后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2 两组患者前后一周内硝酸甘油片用量表3 两组患者的症状疗效[例数(%)]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表4 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疗效 2.2 副作用观察: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明显有与药物相关的副作用。3 讨论 冠心病在临床表现、疾病演变和结局各有不同,但具有共同的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及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已证明动脉粥样硬化加重不是一个持续的直线过程,而是在稳定与不稳定阶段相交替中。不稳定斑块是引发临床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不稳定斑块破裂基础上形成血栓即“小斑块大血栓”是冠心病心脏急性事件的病理生理基础。近年来发现,临床上许多冠心病患者虽未表现出血脂异常,但给予降脂治疗能明显改善症状和预后;他汀类药物具有减轻血管炎性反应,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4]。此外,有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还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可能通过:1.减轻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抑制巨细胞及SMC合成及分泌MMPs(MMP1、MMP3、MMP9),减轻斑块内炎症反应;2.诱导巨噬细胞及SMC合成及分泌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物因子_1,抑制纤维帽中胶原的降解;3.减少脂核中的脂质,增加斑块机械稳定性;4.增加SMC及胶原的含量,稳定纤维帽等机制。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冠状动脉血管炎症反应、内皮细胞功能损伤、脂质过氧化和不稳定斑块形成等是冠心病患心绞痛发作的重要因素,冠心病患者无论是否存在血脂异常,均可以存在上述病理改变[5]。本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使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减少,疗效明显改善。治疗后心电图有明显改变,有效率比对照组增加15%,但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观察时间较短有关。他汀类药物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多重保护作用,除降脂作用外,还具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血管炎症反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稳定斑块以及抗氧化等作用[6]。因此无论冠心病患者是否存在血脂异常,均可使用调脂药。本文显示无血脂异常冠心病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干预有益的,可在常规治疗药物基础上进一步缓解心绞痛的发作,并减少硝酸甘油的用量。【参考文献】 [1]贾永军.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4):2682-2683. [2]李健斋,王抒.浅议新修订的血脂水平划分方案[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7(05):51-52. [3]朱秋红.曲美他嗪、阿托伐汀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7):75-76. [4]李迎,卢峰,张庆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11(06):52-53. [5]赵水平,张湘瑜,高梅,等.小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7(03):55-56. [6]程国利.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02,5(1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