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感染性疾病学》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4-06-26  浏览次数:1121次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已在越来越多医院开展,HBsAg定量检测结果不仅可反映患者当前病情,且对预后有提示作用。国内外已有研究探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sAg定量检测结果对疗效的预测作用,及早并准确区分抗病毒治疗应答良好者和应答不佳者,以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改善预后。本文对HBsAg定量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1HB跛g的生成机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慢性乙肝病毒(HBⅤ)感染是指患者血中HBsAg持续存在至少6个月以上的状态,而急性HBⅤ感染是指患者血中一过性出现HBsAg。 HBⅤ感染者血液中能检出3种不同形态HBsAg,即存在于直径绲nm的完整病毒颗粒表面的H肽Ag;存在于直径⒛~⒛nm的球形亚病毒颗粒表面的HBsAg;存在于长度各异、宽度⒛nm的杆状亚病毒颗粒表面的HBsAg2。不具感染性亚病毒颗粒生成量远高于感染性病毒颗粒,甚至比完整病毒颗粒数量多几个数量级。这些亚病毒颗粒在感染者血中的浓度约为⒛0ug/ml[3]。临床从血液中检出的HB- sAg实际上是HBⅤ大、中、小蛋白混合物,这3种蛋白存在于成熟HBⅤ颗粒表面,由HBⅤS基因编码。

S基因包含3个翻译起始密码子,称为前Sl(Re~S1),前m(Ple~s2)和S区。实际上,这3种蛋白质由2条亚基因组mRNA翻译而来,其中较长的前S1mRNA翻译得到HBⅤ大蛋白,较短的前m和smRNA翻译得到HBⅤ中、小蛋白。HBⅤ中、小蛋白表达受S启动子调控,这是一种不含TATA序列的非肝组织特异性强启动子;而大蛋白表达受前S1启动子调控,其是一种肝组织特异性弱启动子[4]。大蛋白在⒛nm球形亚病毒颗粒表面仅占全部蛋白2%,其原因可能就在于前S1启动子活性明显低于S启动子[5]。大、中蛋白在完整病毒颗粒和杆状亚病毒颗粒表面所占比例稍高,但也仅为⒛%,颗粒表面其余部分均由小蛋白构成:5J。尽管对于嗜肝DNA病毒而言,并非必须将病毒DNA整合进宿主细胞基因组才能完成病毒生活周期[4J,但HBⅤ常常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将自身线性双链DNA整合入细胞基因组[6j。在HBⅤ感染过程中,病毒整合一般较早发生,由于整合入细胞基因组的HBⅤ序列并不完整,故其不能作为病毒复制的模板。而HBⅤ的s基因和增强子I的序列常常被整合人细胞基因组[4],进而转录、翻译生成HBsAg。

2HB盐g的定量检测方法

HBsAg测已有20历史,但因缺乏广泛接受标准,其在HBⅤ实验室研究中一直受到限制[7].临床应用中,HBsAg定量检测针对外周血中各种类型HBsAg,由于常用HBsAg免疫检测试剂识别的是HBⅤ小蛋白上的抗原表位,故不能区分出HBⅤ大、中、小蛋白,也不能区分HBsAg是来自完整病毒颗粒,还是来自不具感染性亚病毒颗粒,或是整合人细胞基因组HBⅤ序列的表达产物。现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主要有两种商品化HRAg定量检测试剂盒,即雅培公司q1chitectQTcaqsay试剂盒和罗氏公司ElecqysHBsAgⅡ Quantassay试剂盒。这两种试剂盒均以WHO标准品作为参照,定量检测结果以国际单位每毫升(U/ml)的形式表示,1U/ml约等于1~1011g/ml的HBsAg,或5×1y个病毒颗粒,或2×10:个亚病毒颗粒,HBsAg定量检测结果之间也有很好相关性[9]。

在临床研究领域及HBⅤ相关基础研究领域,科研人员对HBsAg定量检测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研究发现HBsAg定量检测结果与HBⅤ感染的肝细胞核内DNA的量相关[lO],而DNA正是HBⅤ复制的模板,提示HBsAg定量检测可作为HBⅤ感染细胞数和DNA量的替代指标。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HB跛g定量检测与慢性乙肝病程的确切关系,并探讨利用HBsAg定量检测结果预测慢性乙肝的转归及预后。

3 肽Ag定量检测结果与慢性乙肝病程的棺关性

多数关于慢性乙肝病程的研究都认为HBsAg水平在患者免疫耐受期达高峰(4.55.0log/ml在免疫清除期逐步下降(3.0--51og10u/ml在e抗原转换后再缓慢下降。在能够保持肝功能正常患者体内,HB跛g水平最低(1.5-3,0log/ml),而在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患者体内,HBsAg水平明显增高(2,5~4.01og10U/ml).时程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提示,在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的患者中,HB跛g水平倾向于保持稳定,而在HBeAg阴性的患者中,HBsAg水平倾向于逐步缓慢下降。有学者提出,HBsAg水平下降≥1.0log时,可能提示机体对 HBⅤ的免疫控制状况正在改善["]。

多项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在某个固定时间点上,HB扒g水平和HBⅤDNA定量水平关系,能否预测HB跛g阴转概率,以及H“Ag水平和HBⅤDNA定量水平关系是否有助于更准确定义“ 非活动性HBⅤ携带者”。有报道认为,HBsAg<1CXXlU/ml且HBⅤDNA(20U/ml以说明基因型D型HBⅤ感染者已处于“非活动性HBⅤ携带者”状态。另有报道认为,在基因型为B型或C型 HBⅤ 感染者中,HBsAg< 1OOU/ml可预测HBsAg阴转并保持较长时间阝。

4 B跛g定量检测结果对抗病毒疗效的预测作用

对慢性乙肝行抗病毒治疗目标是将病毒复制降到足够低水平,在此水平上患者生化指标回归至正常基线以下,肝脏组织学损伤得以恢复,慢性肝炎向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进展倾向被阻断:“ ,但迄今即便最有效核苷类似物抗病毒疗法也仅能轻微降低患者血清HB趴g水平。核苷类似物抗病毒分子机制为通过抑制病毒RNA反转录过程,阻断HBⅤDNA复制,但不能直接作用于HBⅤ前S1、前m、s、前C和X基因转录和翻译[⒘]。相反,以α干扰素为代表的免疫药物不作用于HBⅤ反转录酶,但可全面抑制HBVDNA复制和蛋白表达。这使人们倾向于认为慢性乙肝治疗终点应定在HBsAg阴转,这样才是真正免疫控制状态。定期检测患者血清HBsAg效价,促使医生们开始考虑新疗法,以达到H“Ag阴转目标,尤其是对于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患者[9]。在HBeAg阳性患者中,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12周后,可认为HBsAg水平 <1500U/ml是HBsAg阴转的预测指标,在HBsAg水平低于此水平患者中有∞%在治疗后的6个月内HBeAg血清学转换,近⒛%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内HBsAg阴转。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12周后,血清 HB跛g水平>⒛OOOU/的患者发生HBeAg阴转率非常低,因此HBsAg水平>⒛000U/ml可作为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无效的指征 [20]。在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HBeAg阴性的患者中,治疗12周后HBsAg水平也可预测治疗⒛周后HBⅤDNA能否消失[⒚]。治疗12周后H肽Ag水平降低值大于基线水平10%患者,在治疗1年时有50%可达到HBⅤDNA≤2000ml的水平,其中硐在治疗5年后实现了HBsAg阴转。

Rckborst等 [21]提出一个基于HBsAg的新型预后预测模型,认为在HBeAg阴性的患者中,治疗12周时如果患者HBsAg定量检测下降2个bg10值,HBⅤDNA水平下降≥2个bg10值,那么其中40%患者有望达到持续应答。而那些HBsAg水平未下降、HBⅤDNA下降值<2个log10值的应答则很差。

总之,HBsAg定量检测成本低,适合进行大规模筛查;技术要求低,适合在多数医院开展;HBsAg基线水平、治疗过程中HBsAg变化情况可作为疗效预测基础指标。现关于HBsAg定量检测临床意义的研究均为回顾性研究,相关人员有必要根据HBsAg定量检测结果时空演进特点,设计科学严谨的随机双盲对照前瞻性研究,深入探讨H肽Ag定量检测结果的临床指导意义。

[1] Brunetto M R,Oliveri F,Colombatto P,et at .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serum levels help to distinguish active from inactive hepatitis B virus genotype D carriers . Gastroenterology , 2010年 139卷 第02期

[2] European associ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 Journal of Hepatology , 2009年 50卷 第02期

[3] Wursthorn K,Jaroszewicz J,Zacher B J .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lecsys HBsAg Ⅱ assay and the Architect assay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in the serum . 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 , 2011年 50卷 第04期

[4] Brunetto M R,Moriconi F,Bonino F .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levels:a guide to sustained response to peginterferon alfa-2a in 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 Hepatology , 2009年 49卷 第04期

[5] Heermann K H,Goldmann U,Schwartz W . Large surface proteins of hepatitis B virus containing the pre-s sequence . Journal of Virology , 1984年 52卷 第02期

[6] Chan H L,Wong V W,Wong G L .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the natural history of serum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change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 Hepatology , 2010年 52卷 第04期

[7] Chan H L,Wong V W,Tse A M . Serum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quantitation can reflect hepatitis B virus in the liver and predict treatment response .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 2007年 5卷 第12期

[8] Nguyen T,Thompson A J,Bowden S .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levels during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hepatitis B:a perspective on Asia . Journal of Hepatology , 2010年 52卷 第04期

[9] Seeger C,Mason W S . Hepatitis B virus biology . 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 , 2000年 64卷 第01期

[10] Frisner G G,Schomerus H,Wiedmann K H .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of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in acute and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Infectious Diseases , 1982年 1卷 第01期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