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调查
发表时间:2014-01-23 浏览次数:979次
2012年10月29日巫山县某乡小学报告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接到报告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卫生监督部门在当地政府的组织协调下,联合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为调查传播危险因素、评价控制措施、制定今后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本次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搜索:在学校晨午检记录本和卫生院门诊日志上主动搜索,自2012年9月1日开学以来,该乡小学师生有腮腺或其他唾液腺肿胀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合《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5-2001)明确诊断[1],建立病例定义。
1.2方法:现场制作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一览表,主动搜索所患病例,做血清学抗体检测;然后选择实验室确诊病例为病例组,按照1∶2匹配的方式选择的健康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采用Excel及SPSS 18.0建立数据库[2],并进行资料分析。
2 结果
2.1基本情况:该乡距巫山县城90余公里,辖9个村14 308人,小学位于该乡场镇上。全校共有7个年级10个班(含学前班1个),其中一年级、二年级、六年级各1个班,其余年级各有2个班;全校有学生331人(其中走读153人,住读178人),有教职工28人(其中1人为专职校医)。此次疫情共搜索出病例61例,其中疑似病例11例,经实验室检测其中50例血清特异性IgM抗体为阳性,临床诊断10月10日发现首发病例,10月31日为最后1例,经综合措施防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2.2临床特征:50例确诊病例中,其中腮腺非化脓性肿胀35例(70%),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15例(30%),均有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表现;出现发热症状的有26例(52%);咽痛症状的20例(40%);食欲不佳症状的有17例(34%)[3];睾丸肿痛(单侧)1例(占2%)。所有患者1个月内均未接种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经现场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均为阳性。
2.3流行病学特征
2.3.1发病时间分布:学校在10月10日晨检中首次发现病例,共发病3例,居家隔离治疗1周后返校复课。10月23日~10月29日为发病高峰,共发病38例,占发病总数的76%。见图1。
2.3.2地区分布:①村社分布:病例分布于5个村中的10个社,主要分布在燕子村和陶湾村,共有34例病例,占病例总数的68%。②班级分布:病例分布于一至六年级的8个班,学前班和五年级1班无病例。发病最多的是三年级2班和四年级2班,罹患率分别为41.67%和38.71%,有聚集现象。详见表1。③寝室分布:50例病例中,仅8例为住读,分布在8个不同的寝室,未发现寝室聚集现象。
2.4年龄分布:病例分布主要集中在6~13岁,其中6岁1例(2%),7岁3例(6%),8岁17例(34%),9岁18例(36%),10岁3例(6%),11岁3例(6%),12岁4例(8%),13岁1例(2%)。病例主要集中在8、9岁组(70%),有年龄聚集现象。
2.5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不同性别比较:详见表2。
2.6危险因素分析:详见表3。
3 防控措施
疫情发生后,巫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卫生局、县教委以及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等有关部门积极展开调查,采取综合防制措施。①隔离治疗患者:所有病例均在当地卫生院实施门诊输液等对症治疗3~5天,病情好转后居家休息,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约3周左右方可返校上课。②开展学校及周围环境的消毒工作,重点要做好教室通风与换气,强调对患者的饮、食具煮沸消毒,合理使用口罩,切断传播途径。③按要求严格开展晨午检工作:每天由学校校医、教师在乡卫生院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学生晨午检,及时发现新发病例并采取规范隔离治疗措施。④健康教育:对学生开展以流行性腮腺炎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的健康教育与宣传工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⑤倡导未感染学生尽早接种麻腮风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4 讨论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史,所有病例均为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诊断病例。根据《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该事件定级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级别[4]。此次疫情暴发是由于学校晨检工作不规范,导致在首发病例上发现不及时(发现当天已有3例),缺乏早期隔离;同时首发病例隔离期限不够彻底,患者提前复课(首发病例只隔离了一周返校上课)互相密切接触以及学校空间的相对密闭是此次疫情的危险因素;另外学生疫苗接种率较低,单腮腺炎疫苗保护性免疫持续性不长(患者中有6名儿童一周岁时均接种过单腮苗),接种麻腮风出联合疫苗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重要保护因素[5]。根据本次专题调查的结果,笔者提出建议:一是要加强疫情的监测与报告。首先县疾控中心要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疫情监测和分析,一旦发现辖区学校有聚集疫情苗头时,应立即告知学校并采取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其次学校要科学开展晨午检工作,一旦发现有聚集病例时,要提高警惕,及时报告当地卫生院,当地卫生院应立即前往调查处理。二是疫苗接种,流行性腮腺炎为疫苗可防传染病,可对易感人群开展麻腮风联合疫苗接种工作。三是要强化宣传,要让学生及家长懂得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主动配合学校和医务人员的综合防控工作。四是加强督导与管理,疾控中心要加强对各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日常报告管理与指导工作,加强对校医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应加强传染病报告的督查,对医疗机构起到督促的作用。
5 参考文献
[1]现行法定报告管理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N].2010,5.
[2]王策萍.2004-2008年河南商丘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0,25(1):43.
[3]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S].270-2007.
[4]李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极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5]马丽平,张勇,杨金秀,等.郑州市管城区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预防与控制,2000,23(6):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