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2型糖尿病的凝血指标检测分析

发表时间:2015-04-28  浏览次数:1789次

糖尿病是一种血糖代谢障碍性疾病,现阶段在我国的发病率有越来越高的趋势,且慢慢呈现出越来越年轻的趋势[1]。同时健康人体内有凝血物质与抗凝血物质,平时人体血液中的凝血物质和抗凝血物质两者外于动态平衡状态,则不易形成血栓,在血管发生意外时,又有止血作用,保持人体健康[2]。但是在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产生的凝血激酶增多,促进凝血酶形成,使得上述平衡被打破[3]。笔者为此具体检测了2型糖尿病的凝血四项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FIB)、凝血酶时间(TT)等,以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为糖尿病的预防、治疗和疗效观察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 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入选标准:年龄20~60岁;排除1周内服用过影响凝血机制的药物如Vit K、肝素、阿司匹林等的患者;患者同意;外周血血小板数均大于70×10 9/L。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2~58岁,平均(45.82±3.12)岁,病程1~9年,平均(3.52±0.23)年。同期选择健康成人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 20~57岁,平均(46.92±2.12)岁。两组年龄与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2标本采集:所有受试者均禁食过夜.清晨在安静状态下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立即放入抗凝的EP塑料试管中,混匀后以3 000 r/min离心15 mi n,分离血浆,2 h内完成凝血试验。

1.3检测方法:选择的血凝检测仪为日本Sysmex530自动血凝仪,所用试剂为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测定的指标包括PT、APTT、TT、FI B。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凝血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TX-*3〗±s)表达,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表明,观察组的PT、APTT、T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而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血糖代谢障碍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内分泌疾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其引起的多种并发症是患者致残或死亡的重要原因[4]。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体内通常情况下会存在凝血状态、纤溶功能及血小板活性的异常,且其高凝状态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5]。具体来说,纤溶系统的改变最终可使APTT、TT、外源性凝血途径的PT均明显缩短,FIB明显增加。其中FIB作的升高与脂质一样,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刺激因素,其可增加血浆和全血釉度,中和游离的纤溶酶原,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同时PT、A PTT时间显著缩短表明血栓形成倾向明显,导致糖尿病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从而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6]。本组资料相关性分析显示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FIB)、凝血酶时间(TT)四项凝血指标与糖尿病的发生明显相关( P<0.05)。总之,2型糖尿病伴随有凝血四项指标的紊乱,其检测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早期断与预后判断。

4参考文献

[1]林广玲,黄林锋.2型糖尿病与凝血障碍[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5,15( 1):86.

[2]杜国有,顾向明.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12):1151.

[3]王振义,李家增,阮长耿.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12.

[4]Mogensen CE.Microalbuminuria,blood pressure and diabetic renal diseas e: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ideas[J].Diabetologia,2009,42(3):263.

[5]陈亚锋,韩其蔚,刘昌慧,等.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变化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3(12):814.

[6]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866-1877.

[收稿日期:2014-01-13编校:徐强]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