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灌肠液顺序调整在便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5-03-30  浏览次数:1382次

便秘是指正常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减少 ,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困难[1]。便秘可导致患者出现腹胀、腹痛、周身不适、头晕、头痛、烦躁、失眠、纳差等症状,长期便秘者还可引起营养失调,部分严重者还可因便秘引起粪性肠梗阻或诱发冠心病或高血压病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我科2011年2月~2013年7月,采用灌肠液顺序调整灌肠解除患者便秘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2013年在我科住院因便秘而需行清洁灌肠治疗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男127例,女73 例,平均年龄(52.3±6.8)岁。其中前列腺增生患者83例,斜疝术后患者25例,肺癌患者32 例,肾结石患者 60例。两组患者在疾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采用灌肠液顺序调整法灌肠,对照组采用预混液灌入法灌肠,两组均取用同一生产商供应的灌肠袋,灌肠时的体位均为左侧卧位。 1.2.1 观察组首先于灌肠袋倒进50 ml的石蜡油,排尽空气后关闭调速开关,再倒进生理盐水250 m l,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段,轻柔地将肛管插进18~20 cm ,左手固定肛管,右手打开调速开关 ,调节速度缓慢灌入灌肠液,在灌进灌肠液的过程中与患者沟通分散其注意力,液体灌完后关闭调速开关,拔出肛管,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指导患者用手掌轻压腹部并沿结肠解剖位置从左向右环形按摩10 min。 1.2.2 常规组在操作前将生理盐水和石蜡油一起倒进灌肠袋,操作方法按《护理学基础》中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进行。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指标:显效:灌肠后2 h内排便、腹胀等症状缓解;有效:灌肠后2 ~4 h内排便、腹胀等症状缓解;无效:灌肠后4 h内未解大便者。 1.3.2 舒适度指标:无不适:灌肠过程中患者感觉无腹胀和便意,容易忍受;轻微不适:灌肠过程中患者感觉轻微腹胀和便意,尚可忍受;不适:灌肠过程中患者感觉明显腹胀和便意,难以忍受。 1.3.3 灌肠液外渗指标:无外渗:无灌肠液污染床单;有外渗:有灌肠液污染床单。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差异的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灌肠时,观察组出现灌肠液外溢8例(0.08%),而常规组出现灌肠液外溢19例(0 .19%),观察组患者灌肠液外溢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排便是人类基本生理需要 ,便秘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痛苦,还危害患者身体健康[2],它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 ,如肛管直结肠疾病(肠梗阻、肠癌、痔疮、肛裂等)、前列腺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出血等),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石蜡油为矿物油质,不吸收,可起润滑肠壁及软化粪便作用[3]。生理盐水是等渗液,无刺激性,适量的生理盐水使肠腔的水分增加 ,同时在肠腔内形成一定压力,二者联合灌肠既能达到软化粪便的目的,又能有效刺激肠蠕动[4]。但油性物质难溶于水,使用预混液灌肠时石蜡油浮于液面,当生理盐水全都灌入后浮于液面的石蜡油才能灌入。常规组灌肠时有很多患者在灌肠液还没注完就提早出现便意或灌肠液外溢,被迫暂停灌肠,这时浮于液面的石蜡油还没或没完全灌入,灌入量减少,起不到润滑肠壁及软化粪便作用,影响灌肠效果。黄涛等认为 ,在给老年患者进行清洁灌肠时可将肛管插入深度增加至18 cm ,可有效减少灌肠液外溢,达到令人满意的灌肠效果[5]。常规法灌肠插管深度只有7~10 cm,而直肠长度12~16 cm,乙状结肠长40 cm,由于肠道内粪便的阻力及肠道蠕动力的作用,灌肠液大量流人直肠。当灌肠液在直肠内聚积150~200 ml,直肠内压力达到7.3kP a时,直肠壁感受器发生强烈兴奋[6],通过神经反射使患者马上排便。试验组肛管插入深度18~20 cm,可使灌肠液直接到达乙状结肠中段,避免了液体对直肠直接刺激而引起排便反射,同时充分软化该部位的粪便,促进粪便下移。由于直肠内括约肌松弛反射呈“容量依赖性” [7],当较多灌肠液量进入直肠时,内括约肌即迅速、充分松弛,肠道内的液体对肠壁产生压力,使患者有腹胀便意,引起排便反应导致灌肠液外溢。而观察组患者灌肠液量较少,对直肠刺激少,降低排便反射,减轻便意感,避免灌肠时出现灌肠液外溢,使溶液在结肠内保留时间长。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灌肠后疗效、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灌肠液外溢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采取灌肠液顺序调整灌肠法,可以减少灌肠液外溢的发生,提高灌肠有效率,于灌肠后患者用手掌轻压腹部并沿结肠解剖位置从左向右环形按摩,这样更有利于粪便充分软化及灌肠液对肠壁造成均衡刺激,使肠道清洁更彻底,提高了灌肠效果和患者的舒适感,也有利于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4参考文献

[1]朱风容,谭海东.护理诊断概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 :71.

[2]黄叶琴.肿瘤化疗并发便秘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4):765.

[3]汪钟.护用药理学[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0:234.

[4]莫莉,曾国艳,邓家莲,等.开塞露联合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化疗患者便秘30 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2):344.

[5]黄涛,钱江平.老年人清洁灌肠的不同插管深度的效果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 4,17(3):344.

[6]李鸿勋.生理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73. [7]王艺.清洁灌肠中肛管插入深度与压力探讨[J].护理学杂志 ,2005,20(19):13.

[收稿日期:2013-10-18编校:李兵/郑英善]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