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不同给药方案治疗肥胖型糖尿病及对患者体重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10-22  浏览次数:1276次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代谢紊乱,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肥胖者占有一定比例。笔者将二甲双胍应用于临床治疗中,通过观察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及体重变化,探讨其在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共收治肥胖型糖尿病患者73例,其中男42例,女31例,年龄45~72岁,所有患者体质指数(BMI)均大于28kg/m2,FBG均大于7.0mmol/L,2hPG均大于等于11.0mmol/L,未见其他严重疾病,此次治疗前未使用脂肪代谢类药物,所有患者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73例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男22例,WHR大于0.90,女17例,WHR大于0.85,平均年龄(55.7±2.5)岁,BMI平均值为(33.1±1.2)kg/m2,平均病程(3.8±1.4)年。对照组34例,男20例,WHR大于0.90,女14例,WHR大于0.85,平均年龄(52.4±2.8)岁,BMI平均值为(32.3±1.5)kg/m2,平均病程(3.1±1.5)年。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健康教育,学习饮食控制及适量运动,根据具体病情制订合理的饮食量和运动量。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吡格列酮片,口服每次2mg,2次/d。观察组给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吡格列酮用药量及用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二甲双胍口服每次500mg,3次/d。两组均接受3个疗程以上治疗,4周为1个疗程[1]。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WHR、体重及BMI值变化。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后FBG、2hPG及HbA1C水平变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指标FBG和2hPG,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bA1C水平。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变化、BMI值、WHR值变化,对两种用药方案的优劣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FBG、2hPG及HbA1C水平均显著对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BG、2hPG及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体重、WHR及BMI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体重差值、WHR及BM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肥胖是糖尿病致病最具独立性的高危因素,肥胖者体内脂肪代谢与合成紊乱,造成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浓度过高,当游离脂肪酸浓度到达一定高度后,其能抑制胰岛细胞功能,同时能减弱胰岛受体的敏感性,因此肥胖与糖尿病互为关联,导致疾病呈阶梯式恶化[2]。笔者将二甲双胍应用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体重、WHR及BMI均显著降低,由此说明,二甲双胍在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还能改善脂肪的代谢与合成,对于治疗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魏爱风,诺和锐.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联用治疗超重及肥胖T2DM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43):46.

[2] 温春成.罗格列酮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0):1879.

[收稿日期:2014-03-03 编校:潘宏竹]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