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Periostin检测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4-07-23  浏览次数:1045次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为3%~5%,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剧,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主要的危害是对微血管或者大血管的损害,继而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中DR的发生率高达25%,初诊的糖尿病患者DR的发生率也可以在12%左右,75%的糖尿病患者15年内会发展为DR,DR也是目前致盲的重要原因,可见DR的防治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公共健康卫生问题㈤。DR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但血ˉ视网膜屏障破坏和新生血管形成是其基本的病理改变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ⅤEGF)是体内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因子之一[4.5]。Periostin是一种胞外基质分泌性蛋白,近期的研究显示其也参与了血管的新生调控过程。本研究检测DR患者血清VEGF和Periostin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在DR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内分泌科诊治的发生DR的2型糖尿病患者⒓例(糖尿病DR组),其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44~73(58.7±11,4)岁,病程3~14年;另选取我院同期诊治的未发生DR的2型糖尿病患者%例(糖尿病非DR组),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41~75(56.8±12.3)岁,病程2~13年;两组年龄、性别构成、体重、身高、病程等工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WHO的标准和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网,DR的诊断使用日本佳能非瞳孔放大视网膜相机行眼底镜检查。曳例DR患者根据眼底病变分为非增殖期组(24例)和增殖期组(28例),两组年龄、性别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收集我院体检中心年龄和性别构成与糖尿病非DR组和糖尿病DR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排除标准:急慢性疾病,自身免疫炎性疾病,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和肝脏疾病,1个月内曾服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2.血清ⅤEGF和Periostin表达的测定:采集所有受试者过夜空腹12h静脉血,3000r/min离心15min分离上清液,-70℃冰箱冻存。血清ⅤEGF和Periostin表达的测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ⅤEGF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BD公司,Periostin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利德曼生化公司,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使用日立HICTHIˉ90gO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使用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然后对照标准曲线计算血清ⅤEGF和Periostin的表达水平。

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分析,P<0.O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三组血清ⅤEGF和Periostin表达的变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非DR组和糖尿病DR组血清VEGF和Periostin表达均显著升高(P<0.O5或(0.01),并直糖尿病DR组血清VEGF和Periostin表达显著高于糖尿病非DR组(P<0.05)。见表1。

2.不同病变DR患者血清VEGF和Periostin表达的变化:增殖期组血清ⅤEGF和Periostin表达显著高于非增殖期组(P<0.05)。ⅤEGF和Periostin表达的相关性分析:ⅤEGF表达与Peoostin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15,P<001)。讨论DR是糖尿病微血管损害的主要表现,临床上表现为眼底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增殖,其中微血管形成是DR发病的中心环节网,ⅤEGF是目前发现的特异性地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刺激血管增殖的细胞因子,生理状态下ⅤEGF处于低表达,以维持体内血管损伤的修复n。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ⅤEGF表达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并且随着DR的加重其表达也相应地升高,提示高表达的ⅤEGF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过程。ⅤEGF表达升高的机制可能是因为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及代谢紊乱,导致组织缺氧,低氧诱导因子1可以有效刺激VEGF分泌增多,过表达的ⅤEGF可以进一步诱导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加重患者的DRnq。Periostin最早是在成骨细胞中发现的一种具有细胞黏附作用的蛋白质,故而早期也称为成骨细胞特异性因子2,在肿瘤的研究中显示其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凹,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Periostin表达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发生DR的糖尿病患者显著高于未发生DR的糖尿病患者,并且当DR患者从非增殖期进展到增殖期时Periostin表达也出现相应的增加,说明Periostin也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关性分析显示ⅤEGF和Periostin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提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调控的关系,ⅤEGF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的ⅤEGF受体(ⅤEGFR)发挥作用,而已有研究显示Periostin可以通过整合素αvβ3JAK信号通路上调ⅤEGFR的表达来协同ⅤEGF的促血管形成和生长活性阴,具体的调控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提示二者的联合检测对DR的早期防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综上所述,DR患者存在血清ⅤEGF和PeⅡ。stin的高表达,二者的联合检测可用于DR的早期诊断以及病情监控。联合检测对DR的早期防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综上所述,DR患者存在血清ⅤEGF和PeⅡ。stin的高表达,二者的联合检测可用于DR的早期诊断以及病情监控。

参考文献

[1]Verma R,Khanna P,Mehta B.National programme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India:need to focus[J].Australas Med J,2012,(06):310-315.

[2]Ding J,Zou Y,Liu N.Strategies of digital fundus photography for screening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a diabetic population in urban China[J].Ophthalmic Epidemiology,2012,(06):414-419.

[3]曾莉,常以力,邵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脱氧核苷酸联合血管生成素-l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2,(10):905-908.

[4]Grigsby J,Betts B,Vidro-Kotchan E.A possible role of acrolein in diabetic retinopathy:involvement of a VEGF/TGFβsignaling pathway of th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in hyperglycemia[J].Current Eye Research,2012,(11):1045-1053.

[5]徐威,蔡应木,王彩霞.监测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意义[J].广东医学,2012,(12):1802-1803.

[6]Takada M,Ban Y,Yamamoto G.Periostin,discovered by nano-flow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is a novel marker of diabetic retinopathy[J].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10,(02):221-226.

[7]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J].中华医学杂志,2008,(18):1227-1245.

[8]Soliman AZ,Silva PS,Aiello LP.Ultra-wide field retinal imaging in detection,classification,and manage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J].Seminars in Ophthalmology,2012,(5/6):226-232.

[9]Wakabayashi Y,Usui Y,Okunuki Y.Intraocular VEGF level as a risk factor f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vitrectomy for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J].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Visual Science,2012,(10):6403-6410.

[10]谢秀雯,周建强,崔红平.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新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1,(02):282-28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