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4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7-16  浏览次数:1046次

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4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ADA(1997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和Mogensen糖尿病肾病分期诊断标准。男26例,女20例;年龄36~68岁,平均(45.2±2.8)岁;病程3~19年,平均(7.9±3.3)年。均排除缬沙坦及前列地尔过敏者,严重肝肾、造血系统、心脑血管疾病者,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糖尿病常规内科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注射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前列地尔(内蒙古白医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0001)和缬沙坦(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508):将20 μg前列地尔注射液与100 ml生理盐水相混合,静脉滴注,1次/d;口服缬沙坦,8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治疗28 d。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压变化、UAER(尿白蛋白排泄率)、HbAlc(糖化血红蛋白)、FBG(空腹血糖)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FBG、HbAlc、UAER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BG、 HbAlc、UA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BG、HbAlc、UAER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血压变化:治疗前两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BP及DBP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前列地尔是血管活性药物,其所含有的PGE1(前列腺素 E1)具有良好的血管扩张作用,其能对血小板聚集作用加以抑制,有效改善微循环。前列地尔的作用机制主要为:通过对肾血管进行扩张,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组织缺氧,预防肾小球内形成血栓,并对抗体产生过程及炎性介质作用加以抑制,从而减少蛋白尿,避免肾小球硬化。缬沙坦是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其能有效缓解系统高血压,对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加以扩张,使肾小球内高压降低,同时血管紧张素还可改变肾小球滤过膜的孔径,改善滤过膜通透性,阻断AngⅡ效应,减少尿蛋白滤过,抑制细胞肥大,减少肾小球ECM(细胞外基质)聚集,从而延迟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BG、HbAlc、 UAER、SBP、DBP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可有效调控血压、血糖水平,降低尿蛋白量,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理想药物[2]。

4 参考文献

[1] 姚 红.前列地尔、缬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J].南华大学学报,2010,38(5):698.

[2] 李 玥,韦小玲.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6):73.

[收稿日期:2014-03-13 编校:潘宏竹]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